• lǐn
  • ruò
  • bīng
  • sh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ǐn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成语出处:宋 曾巩《酬柳国博》诗:“洞无畦畛心常坦,凛若冰霜节最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态度严肃,不易接近

繁体字形:凛若冰霜

英文翻译:cold as ice and frost

凛若冰霜的意思

凛:1.寒冷:凛冽。2.严肃;严厉:凛遵(严肃地遵照)。凛然。凛若冰霜。3.畏惧;害怕:凛于夜行。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成语评论

凛若冰霜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冷得像冰霜一样”,常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难以亲近。比如:“新来的主管开会时一言不发,眼神凛若冰霜,吓得实习生连水杯都不敢拿起来喝。”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让你联想到某些不苟言笑的上司?

有人会问:“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太夸张?”其实关键在于语境。比如描述一位急诊科医生时:“她在抢救室的操作干净利落,面对家属的追问却凛若冰霜,直到病人脱离危险才露出笑容。”这里的“凛若冰霜”反而凸显了专业态度——不是冷漠,而是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

这个成语适合用在什么场合呢?想象同学聚会遇到老熟人:“十年没见的班长还是凛若冰霜的模样,直到有人提起当年他偷偷帮全班买早餐的事,冰壳子‘咔嚓’就裂开了。”这种反差既能制造悬念,又能引发后续的温暖转折。

有人担心:“总是摆出凛若冰霜的姿态,会不会影响人际关系?”我的观察是:适度使用反而能建立威信。就像小区门卫张叔,平时板着脸查证件凛若冰霜,但谁家快递被雨淋了他总会悄悄挪到屋檐下。这种外冷内热的形象,比永远笑呵呵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凛若冰霜”的多面性。地铁安检员严肃检查包裹的样子可能让人觉得难以接近,但这份凛若冰霜背后是对乘客安全的负责。就像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看似寒冷,却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遇到凛若冰霜的人,不妨观察他们“冰层”下的细微表情。那位总冷着脸的煎饼摊老板娘,听到学生说“考试进步了”时,是不是默默给饼多加了颗蛋?冷热交替的温度,往往比单一的热情更耐人寻味。

凛若冰霜的造句

  1. 造句 他身上总象有一股凛若冰霜气息.
  2. 造句 面色凛若冰霜,该杀的,又是飙车党?你不找我,我正要找你,那摩托车上的人全身安全防护看不到面目,从娇小的身形可以洞察到她一定是个女人。
  3. 造句 只是在她绝世的娇颜上,却有着一股凛若冰霜,冷艳严肃之气。
  4. 造句 她收敛了心神,为了表明立场,随即做出一副凛若冰霜的模样,捧着明细表,佯装恭敬的呈了上去。
  5. 造句 而一种兀傲之气,时露于眉宇间,有不可亲近之色,所谓艳如桃李而凛若冰霜者非耶。
  6. 造句 此时的罗战辉三人,宛若木桩般一动不动,仍由瓢泼如注的大雨拍打身体,此时的他们,脸色已经凛若冰霜,他们怎么会不懂这其中几字的奥义。
  7. 造句 脑海中那个瘦若干柴的了然形象,从最初的慈眉善目定格在了那凛若冰霜的一刹那,那一双丝毫没有感情掺杂的眼神,终究还是粉碎了唐朔心中的所有美好。
  8. 造句 钟玉萍看出了他的心思,本来还想跟他调侃一番,突然一张凛若冰霜的脸闯进她的视线,吓得她面如土色,与之前谈笑风生的她判若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