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án fū ròu yǎn
成语解释: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成语出处:《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比喻平凡的见识
繁体字形:凡夫肉眼
英文翻译:shortsighted and good-for-nothing person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夫:[fū]1.丈夫(zhàng·fu):夫妻。夫妇。姐夫。姑夫。2.成年男子:匹夫。一夫守关,万夫莫开。3.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渔夫。农夫。轿夫。4.旧时服劳役的人,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夫役。拉夫。5.姓。[fú]1.指示代词。那;这:独不见夫螳螂乎?2.人称代词。他:使夫往而学焉。3.a)用在一句话的开始:夫战,勇气也。b)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人定胜天,信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哎呦,说到“凡夫肉眼”这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吧?但具体咋用呢?说白了,它就是形容普通人看不透事物的本质。比如老张总抱怨同事升职快,说人家“有关系”,结果后来发现人家天天加班到半夜——这不就是典型的凡夫肉眼,光看表面没看努力嘛!
等等,这成语只能用来吐槽别人吗?当然不是!咱自己也可能中招。比方说刷短视频看到网红月入百万,立马觉得赚钱容易,结果自己试了才发现要学剪辑、写脚本、搞运营——这时候就得拍拍脑门承认:害,我这凡夫肉眼又犯迷糊了!
你可能会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这成语还适用吗?太合适了!就拿人工智能来说,外行人看ChatGPT能写诗作画,觉得机器要统治人类了。但搞技术的都知道,这背后是海量数据和算法迭代——这不正应了那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吗?
个人觉得这成语特别适合当下这个快餐时代。现在大伙儿都追求“三秒看懂”“五分钟学会”,反而容易忽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像种地要等春种秋收,培养个兴趣爱好少说也得百来小时投入,哪儿能指望立竿见影呢?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王总说健身教练赚钱轻松,直到跟着体验了一天才发现,人家既要懂解剖学又要会心理辅导,还得自己保持八块腹肌。你看,这不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代版演绎吗?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其实这成语在教育领域特别有现实意义。家长总爱拿自家孩子和别人比较,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天生聪明。但换个角度看,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就像不同品种的花,有的春天开,有的冬天艳,光盯着眼前这点成绩可不就是凡夫肉眼嘛!
话又说回来,咱也不必太苛责自己。毕竟人非圣贤,谁能保证每次都能看透本质?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啥”。就像吃麻辣烫,别光看红油飘着香,还得扒拉开看看底下有没有真材实料不是?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代这成语还带点佛家思想呢。佛经里说“肉眼所见皆为虚妄”,和现在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简直异曲同工。所以说啊,老祖宗的智慧放到今天照样好使,关键看咱会不会活学活用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