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án
  • tā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án tāi sú gǔ

成语解释:凡:平庸,寻常。指人间普通平庸的人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蕉帕记》第三出:“向来偏觅多人,皆系凡胎俗骨,无可下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平庸的人

繁体字形:凡胎俗骨

英文翻译:Common bone

凡胎俗骨的意思

凡:1.平凡:凡庸。自命不凡。2.宗教迷信和神话中称人世间:思凡。下凡。3.姓。4.凡是:凡年满十八岁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5.总共:不知凡几。全书凡二十卷。6.大概;要略:大凡。发凡。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4”。见〖工尺〗。

胎:1.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胎儿。胚胎。怀胎。祸胎。2.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胎。生过三胎。这头母猪一胎下了十二头小猪。3.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胎。这顶帽子是软胎儿的。4.某些器物的坯:泥胎儿。景泰蓝的胎儿。5.轮胎:车胎。[英tyre]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成语评论

凡胎俗骨”这个词,乍一听像是贬义,但仔细琢磨会发现它藏着许多人生真相。举个例子:一位外卖小哥每天穿梭在车流中送餐,风吹日晒,收入勉强糊口。有人问他为何不换个轻松的工作,他笑说:“我这人就是凡胎俗骨,没大本事,但能靠双手养活自己,踏实。”这句话背后,既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平凡生活的坦然接纳。

有人可能会问:凡胎俗骨是不是意味着认命?其实不然。比如隔壁张阿姨,年轻时是纺织厂工人,退休后自学国画,现在作品竟被社区展览。她说:“我这凡胎俗骨,画不出大师的水平,但笔墨里藏着我的故事。”你看,承认平凡不等于放弃追求,反而能轻装上阵,找到自己的节奏。

再举个反例:小王总抱怨自己“天生不是当领导的料”,遇到挑战就退缩。可事实上,他从未尝试过系统性学习管理知识。这时候的“凡胎俗骨”就成了逃避的借口。真正理解这个词的人,会像老李那样——他开早点铺二十年,把油条炸得街坊四邻赞不绝口。他说:“咱就这点凡胎俗骨的本事,但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也算对得起光阴。”

我常想,现代社会总鼓吹“非凡人生”,却让人容易忽视:承认凡胎俗骨,恰恰是活出自在的前提。就像山间的野花不必羡慕牡丹,它能在自己的季节里绽放,本身就是生命力的证明。与其焦虑“为什么我不能更特别”,不如像那位坚持晨跑十年的退休教师所说:“我这把老骨头虽俗,但每天多跑一步,就是给自己的勋章。”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注定是凡胎俗骨,该如何活得有滋有味?或许答案藏在菜市场里——那位总给顾客多抓把葱的摊主,那位把豆腐切得方方正正的老伯,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平凡不等于平庸,能把寻常日子过出温度的人,早已超越了“俗骨”的定义。

凡胎俗骨的造句

  1. 造句 莫说凡胎俗骨,禁他不起,就是自己亏得落后了些,未曾击着,否则也恐有些不妙。
  2. 造句 虽然精妙但却依然受限于碳基生命的凡胎俗骨。
  3. 造句 你始终深受SEERS的眷顾,而我们这些凡胎俗骨却必须与人类世界共存亡。
  4. 造句 其实,这池子里的水,如果是凡胎俗骨,泡了此水之后会痛不欲生,很多人都曾受不了这痛苦而自尽。
  5. 造句 以武入道,历经千难,受尽万阻,经悠悠万载,凡胎俗骨,终证大道。
  6. 造句 所以啊,像我这样肚子里藏不下三两油的凡胎俗骨,注定是做不了须处心积虑,坐怀不乱才能成就的所谓大事。
  7. 造句 我们?呵呵,还好我们是近千年内才产生的一族,我们的族人原本也是平凡之人,凡胎俗骨,亦不能脱离凡间人类的那些陋习,亦不能自命清高躲过勾心斗角蛇血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