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ng huáng lái yí
成语解释:见“凤凰来仪”。
成语出处:《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吉祥的征兆
繁体字形:鳳皇來儀
英文翻译:Fenghuang Lai Yi
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皇: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三皇。2.皇帝;封建君主。3.大:皇皇巨著。4.古又同“遑”。5.古又同“惶”。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仪:1.人的外表:仪表。仪容。威仪。2.礼节;仪式:司仪。行礼如仪。3.礼物:贺仪。谢仪。4.倾心;向往:心仪已久。5.姓。6.仪器:仪表。地动仪。半圆仪。
你别说,“凤皇来仪”这成语听着就特吉利!比如最近老王家的闺女考上了清华,街坊邻居都夸:“这可是凤皇来仪的好兆头啊!”有人可能要问了:“为啥非得用凤凰比喻呢?”其实啊,古人觉得凤凰是祥瑞之鸟,它一出现就代表天下太平、喜事临门。老王这事儿可不就是全家的大喜事嘛!
上个月我们公司搞周年庆,董事长致辞时突然来了句:“今年新签的跨国项目,真可谓凤皇来仪之象!”台下立马响起一片掌声。这时候小明偷偷问我:“领导这话是不是有点夸张?”我拍了拍他肩膀:“兄弟,这叫借典故给团队打鸡血呢!凤凰都来献舞了,咱不得跟着努力飞一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去年老家祠堂重修时的场景。族里长辈看着修缮一新的飞檐翘角,捋着胡子直点头:“祖宅焕新颜,凤皇来仪不远矣。”这话乍听有点玄乎,但细想还真有门道——老话里藏着对文化传承的期盼,就像咱们现在说的“要把根留住”,只不过换了个更诗意的说法。
可能有人会嘀咕:“这成语现在用是不是太文绉绉了?”要我说啊,正是这些老词儿让汉语更有味道。就像做菜得放点老抽提色,说话时偶尔甩个成语,立马能让表达鲜活起来。再说了,现在年轻人搞汉服复兴、国潮设计,不都在用新方式让传统文化“凤皇来仪”嘛!
前阵子看新闻,说某地发现了珍稀鸟类,评论区立马有人刷屏:“这才是真正的凤皇来仪!”虽然知道是玩笑话,但这份把现代见闻和古语挂钩的机灵劲儿,不正说明成语的生命力吗?要我说,语言就像活水,老词新用才是它保鲜的秘诀。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其实“凤皇来仪”最早出自《尚书》,原本是描述舜帝时期的太平景象。你看,几千年前的成语到现在还能用,这不就像文化基因的传承嘛!所以说啊,别觉得成语是老古董,用对了场合,它就是最靓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