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yǐ gōng xīn
成语解释: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成语出处: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以公心。”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出以公心
英文翻译:keep the public interest in mind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出以公心”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时抛开私利,把公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公司开会讨论项目奖金分配,有人提议按实际贡献而非职位高低来分配,这就是典型的“出以公心”——大家能感受到这种提议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真心想让团队更公平。
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出以公心”?假设小区要改建儿童游乐场,有人坚持要在绿化带旁留出残疾人通道,哪怕这样会增加施工难度。这种选择可能让部分居民觉得麻烦,但它保障了所有人的平等使用权利。这时候,“出以公心”就像一把尺子,量出了个人利益和公共价值的平衡点。
为什么有人觉得做到“出以公心”很难?其实难点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人心的摇摆。比如朋友托你帮忙在竞标中走后门,拒绝会伤感情,答应又违背原则。这种情况下,真正的考验是能否顶住压力说出:“咱们按规则来,对大家都公平。”这种勇气背后,藏着对规则的敬畏。
个人认为,“出以公心”不只是道德要求,更是智慧选择。工作中见过太多案例:某领导坚持公开竞聘岗位,结果提拔的人虽然资历不深,但带着团队业绩翻倍;相反,任人唯亲的部门往往内耗严重。这说明公心带来的长远价值,远超过眼前的便利。
有人问:“难道不考虑个人得失就是对的吗?”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当医生的全力救治付不起医药费的病人,当老师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发言机会,这些行为既维护了公义,也在无形中积累了个人的职业信誉。就像播种时看不见果实,但土地会记住每颗种子的位置。
下次遇到需要抉择的场景,不妨先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被公开讨论,我的理由能经得起质疑吗?”这个简单的自省,或许就是践行“出以公心”的第一步。毕竟,阳光照到的地方,阴影总会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