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ū
  • rén
  • z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ū rù rén zuì

成语解释:指法庭裁判错误,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

成语出处:宋 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妄自给人加罪名

繁体字形:出入人辠

英文翻译:offense of imposing lighter or heavier sentences than necessary in ancient china

出入人罪的意思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成语评论

哎哟,今儿咱们聊聊成语“出入人罪”,这词儿听着挺严肃,其实说白了就是判案不公,冤枉好人或者包庇坏人。举个例子吧:古代有个县令为了讨好上司,硬是把无辜的老百姓定了罪,这就叫“出入人罪”——说白了,司法不公可是会寒了百姓的心啊!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这成语现在还用得上吗?”嘿,问得好!现代社会法治健全了,但个别案例里还是能看到影子。比如某官员为了私利,故意轻判亲戚的违法行为,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出入人罪”吗?所以说啊,制度再完善,也得靠人来执行。

那问题又来了:“为啥总有人敢这么干?”其实吧,无非是权力膨胀加上侥幸心理作祟。就像老话说的“山高皇帝远”,有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就容易出幺蛾子。不过咱得乐观点儿,现在举报渠道多了,舆论监督也强了,这类事儿可比古代少多了。

个人觉得啊,这个成语最大的现实意义就是提醒我们:司法公正就像秤杆子,稍微偏一点,老百姓的信任就哗啦啦往下掉。你看电视剧里那些清官为啥被追捧?不就是因为“出入人罪”的反面教材太招人恨嘛!

最后说个冷知识,这成语最早出自《唐律疏议》,古人早就明白司法腐败的危害性。放到现在看,咱们既要完善监督机制,也得培养执法者的职业道德——毕竟法律是死的,人心是活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出入人罪的造句

  1. 造句 通过对其中有关“出入人罪”方面的规定作一点介绍并进行简要评价,可以对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2. 造句 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司法实践中利用共犯罪名任意出入人罪的现象。
  3. 造句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犯罪与刑罚都由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出入人罪,滥施刑罚。
  4. 造句 明明是出入人罪的“葫芦僧”,反倒被涂抹成了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
  5. 造句 反之,司法参军枉法曲断、出入人罪非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还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6. 造句 因此,出入人罪的立法当特别慎重。
  7. 造句 在行为人为了单位利益而出入人罪、枉法裁判的场合,同样构成徇私枉法罪。
  8. 造句 作为出入人罪、掌握刑罚的司法机关,如果连是否批捕这种有明确书面手续的事都不讲真话,这只能让公民背生寒意,严重损害司法公信。
  9. 造句 “办案要办铁案,数量要服从质量,不能出入人罪。
  10. 造句 法律的作用本就应限制和约束权力,即使是针对所有人的刑法,也有防止司法权力随意出入人罪的意义,而诉讼法更是为约束司法处置权按特定规矩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