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ù rù rén zuì
成语解释:故意把罪名加于人。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用刑论》:“然见其用刑与古相戾,何者?今法吏所禁之切者曰:‘故出入人罪而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妄自给人加罪名
繁体字形:故入人辠
英文翻译:accuse sb. of a crime falsely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故入人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说的其实就是“故意给人扣黑锅”。比如职场里有个经典场景:部门项目出问题,经理明明知道是小王操作失误,却故意把责任推给刚入职的小李,还当众说:“这明显是新人经验不足导致的。”这种时候,经理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故入人罪”。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陷害别人呢?”其实背后的原因往往很简单——要么是为了自保,要么是出于嫉妒。比如古代故事里,奸臣为了除掉政敌,常常捏造证据说对方“谋反”,皇帝一怒之下直接定罪。这种行为不仅毁人清白,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整个环境变得人人自危。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学校小组作业中,组长自己没按时完成任务,却抢先对老师说:“小红最近总请假,资料都没整理好。”实际上小红早就把文件发到了群里。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咱们查查聊天记录和文件传输时间?”真相马上就能水落石出。这说明面对“故入人罪”,保留证据和敢于质疑特别重要。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挂人”,有时候单凭一面之词就给人定罪,这和“故入人罪”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虽然有了更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人性中的偏见和冲动依然存在。关键是要养成“让子弹飞一会儿”的习惯,别急着下结论。
生活中如果遇到被冤枉的情况,不妨试试“反问法”。比如同事甩锅时说“这个方案失败都怪你调研不认真”,可以冷静回应:“具体是哪个环节的数据出了问题?我们一起核对原始数据如何?”很多时候,事实本身就会让刻意编造的罪名站不住脚。记住,对抗恶意最好的武器不是愤怒,而是清醒的头脑和扎实的准备。
看历史故事会发现,那些惯用“故入人罪”手段的人,最后往往败在自己的套路里。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算计了一辈子,终究“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倒不是说善恶必有报,而是提醒我们:靠陷害他人得到的东西,就像沙堆上的城堡,看着气派,其实经不起半点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