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ū
  •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ū jiā qì sú

成语解释: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2回:“我已出家弃俗,家中之事,公主自为主之,我何苦又去管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出家弃俗

英文翻译:To become a monk and abandon common customs

出家弃俗的意思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成语评论

哎哟喂,出家弃俗这话题可有意思了!咱先整几个成语例句开开胃哈~比如有人感叹:"他这是真·看破红尘了,连公司股份都捐了,直接跑去山里当隐士。"再比如隔壁李婶念叨:"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要'遁入空门',我看就是手机玩多了想逃避现实。"

这时候你肯定要问:为啥总有人想出家弃俗啊?说白了,这就像吃火锅时突然想喝冰可乐——追求的就是个"反差感"。现代社会太闹腾了,有人就向往"清净无为"的状态。不过要我说啊,真能放下手机三天不刷朋友圈的,那才叫真本事!

举个栗子,"削发为僧"这个成语,听着就带劲儿。记得前年有个程序员朋友,突然把头发剃成板寸说要"闭关修炼",结果三个月后还是乖乖回公司写代码了。这说明啥?出家弃俗这事儿,就跟减肥似的,嘴上说容易,真要戒掉炸鸡可乐可太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六根清净"这种境界,确实让人心痒痒。现在短视频刷得人眼花缭乱,要是能像古人那样"青灯古佛",说不定反而能找回内心的平静。但你猜怎么着?我试过周末关手机半天,结果满脑子都在想外卖优惠券,害!

最后唠点实在的,出家弃俗说到底是个选择问题。有人觉得是逃避,有人说是修行,就跟吃甜豆花还是咸豆花一样,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一点我敢打包票:真要出家,先得练就"过午不食"的本事,毕竟现在寺庙里可没有自动贩卖机啊!你品,你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