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zì yì wai
成语解释:出于意料之外。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余怜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繁体字形:出自意外
英文翻译:out of the blue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哎哟,这题目有意思!「出自意外」的成语,说白了就是那些因为偶然事件诞生的表达。比如「塞翁失马」,谁能想到丢了匹马还能扯出「焉知非福」的道理?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老天爷给的反转剧本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问:哎,这些成语到底有啥用啊?嘿,你别说,它们就像生活里的调味料。比方说「歪打正着」,本来想炒个番茄鸡蛋,结果手滑加了糖,反而成了全家夸的创意菜——这不就是意外带来的惊喜吗?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一个冷知识。知道「破釜沉舟」咋来的不?当年项羽砸锅沉船,本来是被逼急了,结果愣是激发出背水一战的狠劲儿。你瞧,绝境反而成了逆袭的跳板,这算不算意外开出的「隐藏副本」?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古人总爱从意外里总结道理?要我说啊,这跟老祖宗「顺势而为」的智慧分不开。就像老农民看天吃饭,冰雹砸了庄稼反而提醒他们「留得青山在」——你看,意外有时候反而是个「提醒小助手」。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考试时写作文突然没墨水了,结果用铅笔写完反而拿了高分。这事儿要搁古代,保不齐能编出个「枯笔逢生」的成语。所以你看,意外带来的可能性,可比咱想象的丰富多了。
最后插句个人观点:与其把意外当绊脚石,不如当它是生活派发的盲盒。拆开前你永远不知道是巧克力还是跳跳糖——但至少拆的过程,本身就挺带劲儿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