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ū dí yì wai
成语解释:见“出敌不意”。
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在你们最后完成部署以前,敌人是很难觉察出来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意外的事
繁体字形:出敵意外
英文翻译:An accident out of the enemy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哎哟,这题目有意思啊!“出敌意外”这种成语,乍一听像是战场上用的术语,但说白了,其实就是指行动完全超出对手的预料。比如说,三国里的诸葛亮搞了个“空城计”,城门大开还淡定弹琴,直接把司马懿吓退了。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出敌意外”吗?敌人以为你怂了,结果你反手来个心理战,直接让对方怀疑人生。
等等,问题来了:为什么“出敌意外”的策略能奏效呢?说白了,人都有惯性思维。对手觉得你会按套路出牌,结果你偏不按剧本走。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开会时大家都在卷PPT,你突然掏出个手工模型现场演示,老板眼睛都亮了。这种打破常规的操作,本质上就是“出敌意外”的现实应用。
换个角度看,其实生活里处处藏着这种智慧。记得有次朋友被客户刁难,对方死磕合同条款不放。结果他直接来了句:“要不咱们先喝杯茶聊聊产品初心?”好家伙,这招直接把谈判节奏带偏了。你说这是不是跟打仗一个道理?与其硬碰硬,不如换个角度破局。个人觉得啊,这招的精髓在于“主动权”——你越不按对方预想的来,对方越容易自乱阵脚。
不过要注意啊,玩“出敌意外”可不是瞎折腾。得先摸清对手的底牌,再找那个最意想不到的突破口。就像打游戏开荒副本,老玩家都知道要研究Boss技能机制,然后专门带个冷门职业去破防。这跟职场里跨界人才吃香是一个理儿——因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固有规则的一种“出敌意外”。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很多网红餐厅搞“盲盒菜单”,顾客根本不知道会上什么菜。这种营销策略本质上也是“出敌意外”的变种——打破消费者的预期框架,反而制造了传播话题。你看,从古至今,这招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永远在挑战“理所当然”。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想想:如果反过来操作,会不会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