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āo bǐ lǎo shǒu
成语解释: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成语出处:《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痞
繁体字形:刀筆老手
英文翻译:A skilled knife and pen hand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你别说,“刀笔老手”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生僻,但细品起来特别有意思。咱们先看字面意思——“刀笔”在古代指代文书工作,因为古人用刀刻竹简、用笔写绢帛;而“老手”自然就是经验丰富的高手。合起来说,这词儿专门形容那些在公文、法律文书上特别能折腾的行家。举个栗子,隔壁老张在机关单位干了三十年,写个通知都能把政策条文抠得明明白白,领导见了他都竖大拇指:“老张可是个刀笔老手!”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现在都用电脑打字了,这成语还能用吗?”嘿,问得好!现代社会虽然不用真刀真笔了,但“文字游戏”的门道可没变少。比如新媒体小编能把广告法条文和网络热梗揉在一起,既合规又吸睛,这种本事照样能被称为“新时代的刀笔老手”。说白了,核心还是对规则吃透用活的能力。
不过有人担心啦:“刀笔老手会不会有贬义?比如专挑法律漏洞那种?”这事儿得看语境。古代确实有人用它形容讼棍,但现在更多是中性的专业评价。好比说律师写合同条款时既要保护客户权益,又不能踩法律红线,这种高水平操作就该夸一句“不愧是刀笔老手”。关键啊,咱得把本事用在正道上。
我个人觉着吧,这词儿特别适合形容那些“把枯燥变有趣”的文字匠人。就像我认识的设计师朋友,能把枯燥的产品说明书写成段子手文案,既准确又有传播力——这种把专业和趣味打通的本事,不就是活脱脱的“刀笔老手”么?不过话说回来,太沉迷文字技巧也可能掉进咬文嚼字的坑里,咱们还是得把握好“专业”和“卖弄”的分寸。
最后插句题外话,下次看到特别会写公文的朋友,别光说“笔杆子厉害”,试试夸他“您这刀笔老手的功夫真不是盖的”,保准对方眼睛一亮。语言嘛,就得这么用才带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