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语解释: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繁体字形:分庭抗禮
英文翻译:as an equal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厅堂:大庭广众。3.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法庭。开庭。
抗:1.抵抗;抵挡:顽抗。抗灾。抗日战争。皮大衣旧点儿没关系,只要能挡风抗冻就行。2.拒绝;抗拒:抗命。抗税。3.对等:抗衡。分庭抗礼。4.姓。
礼: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分庭抗礼”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庭院中对等行礼”,现在常用来比喻双方实力相当、互不相让的状态。比如:“两家奶茶店开在同一条街上,口味和价格都差不多,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这里的关键是,双方既存在竞争,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有人可能会问:分庭抗礼只能用在商业场景吗?当然不是!比如在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时,一个主张严格管教,一个提倡自由发展,两人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可以看作分庭抗礼。这时候双方需要沟通协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再看一个职场例子:“部门里两位资深设计师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客户选择时常常陷入两难,这种分庭抗礼的状态反而让团队的整体创意水平提高了。”这说明竞争不一定是坏事——适度的角力能激发更多可能性。
为什么分庭抗礼能长期存在?其实就像阴阳平衡,对立中往往藏着互补。比如手机市场的安卓和iOS系统,虽然互相竞争,但也共同推动了移动技术的发展。这种动态平衡反而让整个行业更健康。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分庭抗礼的积极面。工作中遇到意见分歧时,与其急着争输赢,不如先承认对方的合理性。就像两棵并立的树,看似争夺阳光,但地下的根系可能早已悄悄交织成更稳固的结构。
最后想说,分庭抗礼的本质不是对立,而是对等的尊重。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行业竞争,保持“你可以不同,但我不必认输”的心态,或许才是长久共存的关键。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过招,真正的境界往往是点到为止,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