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ǐ 齿
  •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ì chǐ néng yá

成语解释: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口才好

繁体字形:利齒能牙

英文翻译:Good teeth, good teeth

利齿能牙的意思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成语评论

利齿能牙”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口齿伶俐、善于辩论。比如,“小明在班会上反驳对方的观点时,逻辑清晰、反应敏捷,真是利齿能牙,让在场同学连连点头。”这里既突出了语言能力,又展现了思维的敏捷性。

有人可能会问:利齿能牙的人一定能在所有场合占上风吗?”其实不然。比如,“公司会议上,小李虽然口若悬河,但因为忽略了同事的情绪,反而让团队氛围变得紧张。”这说明,口才固然重要,但共情和倾听同样关键。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邻居张阿姨买菜时总能和摊主‘讨价还价成功’,靠的不只是利齿能牙,还有她对市场行情的了解。” 可见,语言技巧需要结合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个人观点:利齿能牙在现代社会固然是优势,但过度依赖“说赢别人”可能适得其反。我曾见过一位朋友,明明有理却因语气强硬丢了合作机会。这让我想到:沟通的本质是双向理解,而非单方面压制。

最后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既有利齿能牙,又懂得适时沉默,会产生什么效果?”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项目汇报中,小王快速回应了质疑,但在听到用户痛点时主动停下追问细节,最终方案获得了全场认可。”这种收放自如的状态,或许才是语言艺术的更高境界。

"利齿能牙"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