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g yá lì chǐ
成语解释:伶:聪明,乖巧;利:流利,锋利。口齿流利。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口才好
繁体字形:伶牙利齒
英文翻译:tooth
伶:旧时指戏曲演员:伶人。名伶。坤伶。老伶工(年老有经验的演员)。
牙:1.人和高等动物咬切、咀嚼食物的器官,由坚固的骨组织和釉质构成。人的牙按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通称牙齿,也叫齿。2.特指象牙:牙筷。牙章。牙雕。3.形状像牙齿的东西:牙子。4.姓。5.牙子2:牙行。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伶牙俐齿”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特别会说话,反应快、表达清晰,甚至能把复杂的事情讲得生动有趣。比如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大妈,三句话能让摊主主动抹零,还能白送两根葱——这种“话术高手”就是典型的伶牙俐齿。
有人问:伶牙俐齿只能用在吵架或辩论中吗?当然不是!比如公司开会时,同事小张用“这个方案能帮客户省下30%预算,同时提升品牌曝光”代替“我觉得这样更好”,既摆事实又给老板台阶,这才是职场中的高情商表达。伶牙俐齿的本质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用恰当的方式传递有效信息。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试着回想上次说服别人的场景。如果对方听完你的话不仅点头认可,还能主动补充你的观点,说明你成功调动了对方的思维节奏——这种“带着别人思考”的能力,比单纯语速快、词汇多更有价值。
有人担心伶牙俐齿会显得圆滑,其实关键在于真诚度。就像邻居王阿姨,每次劝架都能让双方心服口服,因为她总能用“你家孩子上次还帮老人拎菜呢”这种具体事例,既肯定对方优点,又自然引出改进建议。真正的沟通高手,从来不是靠套路取胜。
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比如每天用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件事,或者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买菜大妈都能听懂的大白话。我常在地铁上观察陌生人对话,试着在心里接他们的话茬,既锻炼反应速度,又能学习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最后要提醒的是,伶牙俐齿就像厨房的菜刀,用得好能做出美味佳肴,用不好可能伤己伤人。重要的不是话说得多漂亮,而是让语言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而不是制造隔阂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