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ié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另创局面,自成一家
繁体字形:别樹一幟
英文翻译:set up a new banner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树: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帜:1.旗子:独树一帜。2.记号:标帜。
哎呦喂,今天咱们来聊聊“别树一帜”这成语到底怎么用!你瞅瞅,成语词典里解释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自成一家”,但具体到生活中,咋用它造句才不显得老套呢?先举个栗子:隔壁老王开了一家奶茶店,别人都卖珍珠奶茶,他偏要搞个“香菜柠檬茶”,结果排队的人绕了三条街。你说这是不是“别树一帜”?
等等,有人可能想问:“别树一帜和标新立异有啥区别?”好问题!这俩词虽然都讲创新,但“标新立异”有时带点刻意搞怪的味儿,而“别树一帜”更强调实实在在地开辟新赛道。比如张艺谋拍电影,从《红高粱》到《影》,他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视觉语言,这才是真·别树一帜。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树一帜非得是大人物才能做到吗?咱普通人也能!我有个朋友阿强,平时做PPT总爱用剪纸风格,同事看了直呼“这设计绝了”。你看,哪怕是小细节上跳出模板思维,也能让人眼前一亮。要我说啊,创新这事儿,关键不在规模大小,而在有没有打破惯性的勇气。
有人担心“别树一帜会不会容易翻车?”嘿,这事儿得辩证看。就像前几年流行过的脏脏包,刚开始火得不行,后来满大街都是,反而让人腻味。所以啊,真正的别树一帜得经得起时间考验。拿故宫文创来说,把雍正爷做成卖萌表情包,既保留传统文化又接上现代审美,这路子就比跟风网红款高明多了。
最后唠句实在的:别树一帜不是非得跟所有人对着干。就像吃火锅,有人执着于牛油锅底,有人就爱番茄锅配芝士丸子。重要的不是选什么锅底,而是吃得开心还不会拉肚子——说白了,找到自己舒服还能被市场接受的平衡点,这才是高级的“别树一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