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é
  • sh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ié shù yī qí

成语解释: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另创局面

繁体字形:别樹一旗

英文翻译:set up a new banner

别树一旗的意思

别:[bié]1.分离:告别。临别纪念。久别重逢。别了,我的母校。2.另外:别人。别称。别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别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别。鉴别。分门别类。6.差别:天渊之别。7.类别:性别。职别。派别。级别。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胸前别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别着一支枪。把门别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别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别冒冒失失的。你别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别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别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别不过他。

树: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旗:1.旗子:国旗。红旗。挂旗。2.指八旗:汉军旗。3.属于八旗的,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旗袍。4.八旗兵驻屯的地方,现在地名沿用:正黄旗。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6.姓。

成语评论

别树一旗”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像“别树一帜”,但仔细一想,它更像是用“旗”替代了“帜”,反而多了一层动态的意象。比如,一家新开的咖啡馆没有跟风网红风格,反而用老式收音机和手写菜单装饰店面,这就是“别树一旗”——不盲目模仿,而是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别树一旗”?举个例子,短视频平台上有个博主专门用方言讲解历史故事,评论区有人说:“大家都在用标准普通话,你这种风格反而让人记住了!”你看,当大多数人在同一赛道竞争时,换个思路反而更容易脱颖而出。这种策略不仅适用于创业,连日常沟通中“换个说法”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但“别树一旗”需要什么条件?个人认为,关键是对自身优势的清晰认知。比如设计师小林接项目时总被要求模仿大牌,但她坚持用剪纸元素做现代海报,结果被博物馆选中展览。她说:“模仿能快速见效,但只有坚持自己的‘旗’,才能留下真正属于你的印记。”这种观点虽然带点理想主义,却在现实中屡屡得到验证。

要注意的是,“别树一旗”不等于标新立异。曾经有家餐厅为了吸引眼球推出“火锅味冰淇淋”,结果三天就下架。这说明创新需要扎根真实需求。就像写文章时突然用文言文——如果读者看不懂,再特别的表达也失去意义。如何在独特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才是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大的启示。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当所有人都在抢着插旗占地时,或许更应该思考:你的“旗”上究竟绣着什么图案?是随手摘来的流行符号,还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独特标识?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面认真设计的旗帜,终会在风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别树一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