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
  • jiān
  • ch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ā fù jiān cháng

成语解释:刮:用锋刃平削;湔:洗。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6回:“不晓要怎样改头换面,刮腹湔肠,才能博得美人欢心。”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重新做人

繁体字形:刮腹湔腸

英文翻译:Scraping intestines

刮腹湔肠的意思

刮:1.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把物体表面上的某些东西去掉或取下来:刮胡子。刮锅。刮下一层皮。2.在物体表面上涂抹(多用于糨糊一类稠东西):刮糨子。3.搜刮(财物)。4.(风)吹:又刮起风来了!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湔:洗:湔洗。湔雪。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成语评论

提到“刮腹湔肠”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的“刮骨疗毒”——但这两者其实完全不同。举个例子:小王沉迷游戏,某天突然把手机电脑全送人,还报名了健身课和编程班,朋友调侃他这是“刮腹湔肠式自律”。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用“刮腹湔肠”而不是其他词汇?其实,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用极端手段彻底解决问题”,就像为了治肠胃病直接剖开肚子洗肠子,虽然听着吓人,但背后藏着一种“不破不立”的狠劲儿。

再举个职场案例:某公司发现内部流程臃肿,管理层直接砍掉三个部门,重组业务线。有员工抱怨“这简直是刮腹湔肠式改革”。这种用法合适吗?从历史渊源看,成语原本比喻治病救人的决绝手段,现在更多被用来形容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不过要注意语境——如果用来说朋友换了个发型,就明显小题大做了。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古代医学智慧。比如《后汉书》记载华佗建议曹操“刮腹湔肠”治疗头风,虽然被多疑的曹操拒绝,但现代人倒从中提炼出一种哲学:有时候表面的“破坏”反而是新生的开始。就像修剪枝叶才能让植物长得更好,这种思维用在个人成长或企业管理中都值得借鉴。

个人认为,现代人使用这类成语时不必拘泥于字面血腥感。比如有人用“刮腹湔肠”形容自己删除所有社交媒体账号的行为,虽然夸张,但生动传达了“彻底切断诱惑源”的心理状态。不过要注意场合——在正式报告里用这种冷门成语,可能不如直接说“系统性改革”更易懂。

最后分享个生活观察:那些真正实践“刮腹湔肠”精神的人,往往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经历了长期积累后的爆发。比如坚持十年熬夜的人突然开始早睡早起,表面看是突变,实则内心早已酝酿许久。这或许印证了一个道理:所谓脱胎换骨,不过是量变引发的质变穿上了一件戏剧化的外衣。

"刮腹湔肠"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