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
  • cháng
  • w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 cháng fá wèi

成语解释:湔:洗;伐:敲打。形容以聪慧代替原来的愚钝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湔肠伐胃,受赐已多。尚有一事相烦,不知可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方言

繁体字形:湔腸伐胃

英文翻译:Cutting stomach with intestines

湔肠伐胃的意思

湔:洗:湔洗。湔雪。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伐: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胃:1.人和高等动物消化器官之一。上连食管,下连十二指肠。成人胃半充满时,容量为1—3升。长度20—25厘米。能分泌胃液,消化食物。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成语评论

湔肠伐胃”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其实用来形容一种彻底改变自我的决心。比如有人突然戒掉熬夜习惯,每天早起跑步,朋友可能调侃:“你这简直是湔肠伐胃啊!”

问题一:为什么用“清洗肠胃”比喻改变?古人认为肠胃是身体的核心,彻底清理肠胃相当于“重启系统”。就像电脑卡顿时需要深度清理,人想要脱胎换骨,也需要从根源改变习惯。比如有人从奶茶重度用户变成只喝白开水,这种极端转变就很符合成语的意境。

问题二:现代人怎么合理运用这种精神?不必像字面意思那样伤害身体,可以理解为“精准突破”。就像程序员重构代码时不会全盘删除,而是找到关键bug。工作中遇到瓶颈时,集中三天梳理工作流程,比盲目加班更有效率。

有个朋友的故事很有意思。他过去沉迷游戏,后来为了陪孩子读书,直接把游戏机送人,每天和孩子一起背单词。这种“壮士断腕”式的改变虽然激进,但确实帮他建立了新生活秩序。这让我想到:有时候温和的改进就像修补漏雨的屋顶,而湔肠伐胃更像是直接拆掉危房重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变方式更适合短期突破而非长期策略。就像健身时采用21天冲刺计划效果显著,但持续三年每天高强度训练反而伤身。个人认为,关键要找到“破”与“立”的平衡点,比如戒掉抖音后,需要用读书填补碎片时间,否则空虚感会让旧习惯卷土重来。

最近看到个创新案例:某快餐品牌砍掉80%的菜品,专注做好三款招牌套餐,结果销量反增30%。这说明不仅是个人成长,商业领域同样需要这种聚焦式革新。当断则断的勇气,往往比修修补补更能打开新局面。

时代的齿轮转得越来越快,我们或许不需要时刻保持“湔肠伐胃”的狠劲,但培养定期自检的习惯很重要。就像手机系统需要更新,人生版本也需要迭代升级。重要的是在改变过程中保持觉察,既要有推翻旧我的魄力,也要有建设新我的智慧。

"湔肠伐胃"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