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ū tāi shā yāo
成语解释:同“刳胎焚夭”。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
繁体字形:刳胎殺夭
英文翻译:To kill a child
刳:剖开后再挖空:刳木为舟。
胎:1.人或哺乳动物母体内的幼体:胎儿。胚胎。怀胎。祸胎。2.怀孕或生育的次数:头胎。生过三胎。这头母猪一胎下了十二头小猪。3.衬在衣服、被褥等的面子和里子之间的东西:棉花胎。这顶帽子是软胎儿的。4.某些器物的坯:泥胎儿。景泰蓝的胎儿。5.轮胎:车胎。[英tyre]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夭:1.夭折:夭亡。寿夭(长寿与夭折;寿命长短)。2.形容草木茂盛:夭桃秾李。
“刳胎杀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对吧?它字面意思是剖开母体杀死胎儿,但实际用来形容极端残忍、违背伦理的行为。比如古代某些暴君为了巩固权力,不惜残害无辜的孕妇和婴儿,这种行为就可以被称作“刳胎杀夭”。不过放到今天,它的意义更偏向比喻——比如为了短期利益破坏生态平衡,让幼小的动植物失去生存机会,算不算一种现代版的“刳胎杀夭”呢?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成语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吧。前些年某地开发商为了建楼盘,强行填平了一片湿地,导致栖息在此的鸟类雏鸟全部死亡。这种只图眼前利益、忽视自然规律的做法,本质上和成语里的“杀夭”逻辑如出一辙。所以说,成语的警示意义从未过时。
再往深处想,为什么人类总会重复类似错误?或许是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作祟。就像我曾亲眼见过游客为了拍网红照片,故意踩踏刚发芽的珍稀植物。这种行为看似微小,但累积起来就是无数生命的消逝。这时候“刳胎杀夭”就成了一个提醒: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世界的温度。
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教我们敬畏自然规律。就像农民播种要顺应节气,医生接生要等待瓜熟蒂落,任何违背生命周期的强行干预都可能带来恶果。我始终相信,真正的进步不是用暴力征服自然,而是学会在平衡中寻找共生之道。
当新闻报道某地开始用AI监控野生动物栖息地,主动避开繁殖季施工时,我突然觉得欣慰——这不正是对“刳胎杀夭”的最好反击吗?从古至今,人类总在试错中成长。那些曾经的血泪教训,终将成为照亮未来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