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ōu
  • bàng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ōu bàng dé zhū

成语解释:见“剖蚌求珠”。

成语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繁体字形:剖蜯得珠

英文翻译:Clam and Pearl

剖蚌得珠的意思

剖:1.破开:解剖。剖视。2.分辨;分析:剖析。剖白。

蚌:[bàng]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有的蚌,壳内能产珍珠。[bèng]〔蚌埠〕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人口50万(1997年)。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成语评论

剖蚌得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剖开河蚌取出珍珠,比喻通过努力或冒险获得珍贵的事物。比如:“他花三年时间研究冷门课题,最终发表突破性论文,真是剖蚌得珠。”这里用“剖蚌”形容长期投入的艰辛,“得珠”则对应成果的珍贵。

核心问题一:这个成语的核心意义是什么?它强调的是“付出与回报的关系”,尤其指那些需要主动探索、承担风险才能得到的收获。比如创业初期,有人抵押房产投入全部积蓄,看似冒险,但后来公司上市,这就是典型的“剖蚌得珠”。

核心问题二:它只能用在成功案例中吗?不完全如此。比如可以说:“虽然项目最终失败,但团队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算剖蚌得珠。”这里“珍珠”被重新定义为无形价值的获取,拓展了成语的应用场景。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思维。很多人追求“确定性回报”,却忽视了蚌壳里可能藏着惊喜。我曾遇到一位程序员,业余开发小众工具被大公司收购,这种看似偶然的机遇,其实源于他愿意持续“剖开”未知领域的勇气。

延伸思考:如何判断什么时候该“剖蚌”?关键要看风险是否可控。比如用10%的积蓄尝试新领域,即便失败也不影响生活,这种“小步试错”就是明智的选择。就像渔民不会把所有蚌都剖开,而是挑选有潜力的目标。

生活中处处有“蚌壳”:可能是需要深入钻研的学问,或是需要耐心经营的关系。下次遇到看似艰难的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个“蚌”里,是否藏着值得争取的珍珠?

"剖蚌得珠"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