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ōu
  • bàng
  • qiú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ōu bàng qiú zhū

成语解释: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成语出处:《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求才

繁体字形:剖蜯裘珠

英文翻译:Clam and Pearl

剖蚌求珠的意思

剖:1.破开:解剖。剖视。2.分辨;分析:剖析。剖白。

蚌:[bàng]软体动物。用鳃呼吸,有两扇坚硬的石灰质的壳。生活在淡水中。肉可食,壳可制装饰品或供药用。有的蚌,壳内能产珍珠。[bèng]〔蚌埠〕市名。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南岸,京沪铁路与淮南铁路交会处。人口50万(1997年)。是皖北工业中心之一。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成语评论

剖蚌求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撬开河蚌寻找珍珠,但它的实际含义更深刻——比喻为了追求某个目标,不惜用极端手段,结果反而可能破坏原本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有人为了快速减肥尝试极端节食,最后健康受损,这就有点“剖蚌求珠”的味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明知可能得不偿失,还是会选择这样的方式?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公司为了提升短期业绩,盲目砍掉研发投入,结果产品失去竞争力,市场被对手抢占。这时候,管理层就像拿着刀撬开河蚌的渔夫,虽然拿到了“珍珠”(短期利润),却毁掉了能持续产珠的蚌壳(长期发展潜力)。这说明,过度追求显性收益时,人们往往低估了隐性代价。

再比如家长逼孩子每天学习18小时,试图“培养天才”,结果孩子身心俱疲,连基本学习兴趣都丧失了。这种场景下,家长的行为就像是强行剖开蚌壳的渔夫——他们渴望得到珍珠(孩子出类拔萃),却忽视了蚌壳本身的生命力(孩子的身心健康)。这里有个有趣的反问:如果渔夫懂得养殖珍珠,是不是比直接剖蚌更聪明?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总被“效率”“捷径”吸引,但很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比如信任关系、知识沉淀,都需要时间来滋养。就像珍珠的形成需要蚌壳多年分泌珍珠质,职场能力的积累、人际网络的构建,同样需要耐心经营。与其急功近利地“剖蚌”,不如学会与“蚌”共生。

最后不妨想想:当你下次想用激进手段解决问题时,是否可以先问自己——我手里拿的是撬蚌壳的刀,还是喂养珍珠的饲料?有些目标就像藏在蚌里的珍珠,越急着得到,越可能弄巧成拙;而懂得等待和培育的人,反而能在某个清晨,收获自然张开的蚌壳里闪耀的光芒。

"剖蚌求珠"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