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ng
  • shān
  • cán
  • sh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èng shān cán shuǐ

成语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残破的山河

繁体字形:剩山殘水

英文翻译:Residual mountain and water

剩山残水的意思

剩:1.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2.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成语评论

剩山残水”这个词听着像在描述山水画,实际常被用来比喻破碎不全的景象。比如去年台风过后,老家村口的竹林七零八落,老井边的石板路裂成四五段,隔壁大爷站在废墟前摇头:“这真是剩山残水啊。”这里的核心问题来了:为何用山水指代残破场景?其实古人眼中完整山水象征安定,破碎的自然景观就成了世事变迁的隐喻。

在江南古镇旅游时,导游指着断墙上斑驳的雕花说:“这些剩山残水见证过三朝商贾往来。”突然有个小孩问:“破房子怎么和山水扯上关系?”导游笑着解释,明代文人常用山水比喻家园,半堵残墙就像被岁月啃噬的山体,墙缝里钻出的野藤恰似倔强的溪流。这种诗意的转化,让沧桑感顿时有了画面。

我曾在敦煌见过最震撼的“剩山残水”。烈日下的雅丹地貌像被巨人掰碎的千层酥,导游手册写着“历经千万年风蚀”。有趣的是,地质学家和画家在这里达成了共识——前者看到地球的年轮,后者发现天然的抽象画。这种双重解读让我想到,所谓的残缺美,不过是换个视角看世界的馈赠。

当代人其实常遇到另类“剩山残水”。朋友创业失败后自嘲:“现在办公室就剩半箱A4纸,饮水机都抵给物业了。”这话让我会心一笑。现代社会的“山水”早已化作具体的生活图景,但那份面对变故时的幽默与韧性,倒和古人“留得青山在”的智慧一脉相承。残局未必是终点,更像是故事的新起笔处。

有次在茶室听老先生闲聊:“你们年轻人总爱说‘断舍离’,要我说啊,剩山残水里藏着真东西。”他指着茶台上缺角的紫砂壶,壶身茶垢已包浆发亮。这个细节突然点醒我:岁月既会带来损耗,也在创造独特的生命痕迹。就像古琴的断纹,既是沧桑印记,更是音色通透的秘诀。

当我们在博物馆赞叹青铜器的绿锈斑驳,在旧书市摩挲泛黄的书页时,本质上都在欣赏人类文明的“剩山残水”。这些带着时间刻痕的物件,远比完美复制品更有温度。或许生活的真谛不在于追求永恒完整,而是学会在裂缝中看见光阴雕刻的艺术。

"剩山残水"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