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èng cài cán gēng
成语解释: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成语出处: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吃剩的食物
繁体字形:剩菜殘羹
英文翻译:leftover
剩:1.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2.姓。
菜:1.供作副食品的植物:菜市。白菜。菠菜。野菜。蔬菜。面有菜色。2.主食以外的食品:菜牛。菜畜。菜肴。菜谱。名菜。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羹:用蒸、煮等方法烹制的糊状或带浓汁的食品:鸡蛋羹。
“剩菜残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被丢弃或忽视的残余事物。举个例子:朋友聚餐结束后,桌上堆满了吃剩的鸡骨头和半碗冷汤,他一边收拾一边摇头说:“这堆剩菜残羹,倒是够楼下流浪猫饱餐一顿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食物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职场中,一位老员工看着被淘汰的旧设备感叹:“这些机器就像剩菜残羹,但当年可是帮公司打下江山的主力军。”——这里既保留了原意,又延伸出对事物价值的辩证思考。
再举个文学化的例子。作家描写破败老宅时写道:“阁楼堆着泛黄的信件和缺腿木马,如同时光留下的剩菜残羹,静静诉说着家族往事。”这种用法巧妙地将具象事物转化为情感载体,比直白描写更有感染力。
我观察到现代生活中,“剩菜残羹”现象常引发反思。比如看到商场丢弃的完好商品,有人会说:“这些明明还能用的东西,怎么就成了商业链条的剩菜残羹?”这种发问其实触及了消费主义背后的资源分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新用要把握分寸。曾见有人把未获奖的竞赛作品称为“剩菜残羹”,这就显得刻薄。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就像厨余垃圾能变成堆肥,所谓的“残余”换个视角可能就是新起点。
下次遇到类似场景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些被贴上“剩余”标签的事物,是否真的失去了价值?或许我们能从中发现循环利用的智慧,让“剩菜残羹”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