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 fà pī hè
成语解释: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发为僧
成语出处: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发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出家为僧尼
繁体字形:剪发披褐
英文翻译:Cut hair in Brown
剪:1.剪刀。2.形状像剪刀的器具:夹剪。火剪。3.用剪刀等使东西断开:剪裁。剪纸。剪指甲。剪几尺布做衣服。4.除去:剪除。剪灭。剪草除根。5.姓。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褐:1.粗布或粗布衣服。2.黑黄色。
“剪发披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故事却很有意思。相传古代有位叫黔娄的隐士,把头发剪短、换上粗麻衣,过起了清贫生活。这成语就像现在的“辞职去种田”一样,说的都是主动放弃舒适圈,选择更朴素的生活方式。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自找苦吃”的行为吗?去年我认识的设计师小王就做了类似选择。他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跑到云南开染坊,用植物染料做环保服饰。他说:“以前设计奢侈品总感觉在制造欲望,现在每块布都带着植物的呼吸。”这种转变,不就是现代版的“剪发披褐”吗?
成语背后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物质享受和内心平静需要平衡。就像我家邻居张阿姨,退休后把名牌包都送了人,每天挎着帆布袋去老年大学学国画。她说:“拎着几万块的包挤公交,哪有现在自在?”这种返璞归真的选择,反而让生活更有质感。
值得注意的是,“剪发披褐”不等于消极避世。我采访过的新农人小林,放弃城市白领工作回村种有机水稻。他开发出稻田养鸭的生态模式,带动全村增收。这种主动创造价值的实践,让传统成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当我们在讨论消费降级或极简生活时,不妨想想这个古老的成语。它像面镜子,照见不同时代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或许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像有人爱喝手冲咖啡,也有人觉得大碗茶更香,重要的是那份清醒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