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ē ròu sì hǔ
成语解释: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割肉飼虎
英文翻译:Cut meat and feed tigers
割: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肉:1.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2.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肉。冬瓜肉厚。3.不脆;不酥:肉瓤儿西瓜。4.性子慢,动作迟缓:肉脾气。那个人太肉,一点儿利索劲儿也没有。
饲:1.饲养:饲料。2.饲料:打草储饲。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割肉饲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为了帮朋友创业,不仅掏空积蓄,还抵押了自己的房子,结果朋友项目失败后他背上了巨额债务。这种行为就像成语中“割自己的肉喂老虎”——看似仗义,实则可能让双方都陷入更糟的境地。
有人会问:这不是在提倡无私奉献吗?关键在于“饲虎”的比喻。如果面对的是无底洞般的索取,或是明显不合理的需求,单方面付出反而会助长恶性循环。就像给野生老虎投喂食物,最初或许是出于善意,但最终可能导致老虎失去捕食能力,甚至威胁人类安全。
我曾见过一位母亲,她二十年如一日帮儿子偿还赌债,认为这是“为孩子牺牲”。但长期纵容反而让儿子丧失了责任感。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善意需要智慧判断,就像成语中的“虎”,究竟是值得帮助的弱者,还是吞噬善意的黑洞?
在职场中也常见类似场景。小李总是帮同事完成超负荷工作,导致自己长期加班生病。主管发现后反而给小李分配了更多任务——因为“能者多劳”。这种情况下,恰当的拒绝比盲目付出更重要。成语提醒我们:在伸出援手前,先评估是否建立了健康的互助机制。
这个成语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它既没有完全否定奉献精神,也不是教人冷漠自私。就像中医讲究“扶正祛邪”,帮助他人时要分辨清楚:我们是在滋养积极向上的生命力,还是在喂养贪婪自私的恶习?找到这个平衡点,或许才是现代人践行美德的智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