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éng
  • g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ē bì méng gōng

成语解释: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男女秘订婚约

繁体字形:割臂盟公

英文翻译:A sworn ally

割臂盟公的意思

割:1.截断;放弃:割草。割爱。2.古指宰杀:割羊。割鸡焉用牛刀。

臂:[bì]胳膊:左臂。臂力。振臂高呼。[bei]见〖胳臂〗。

盟:1.宣誓缔约:会盟。海誓山盟。2.发(誓):盟一个誓。3.旧时结拜的(兄弟):盟兄。盟弟。4.团体与团体、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体:工农联盟。军事同盟。5.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相当于自治州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成语评论

说到“割臂盟公”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啥意思?其实它源自古代结盟的习俗,字面意思是“割破手臂,向公众立下誓言”,用来形容公开表明决心、用极端方式证明诚意。比如《后汉书》里就有记载,将领们“割臂盟公,誓死抗敌”,就是用鲜血表达团结抗敌的决心。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要用“割臂”这种血腥方式?这其实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没有法律文书约束的年代,流血立誓既能直观展现诚意,又带有“违约必遭报应”的震慑力。就像现在签合同按手印,只不过古人把仪式感拉满了。

放到现代,这个成语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公司团队攻坚克难时,负责人说:“咱们今天割臂盟公,必须拿下这个项目!”虽然没人真割手臂,但那种破釜沉舟的气势就到位了。再比如朋友相约减肥,开玩笑说“不如割臂盟公,互相监督”,瞬间就把决心具象化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自残表忠心”的行为,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痕迹。欧洲骑士用佩剑拍肩、印第安人交换信物,本质上都是通过“付出代价”来强化承诺。不过话说回来,现代人表达诚意早就不用见血了——发毒誓不如写保证书,写保证书不如转账押金,这大概也算文明进步吧?

个人觉得,“割臂盟公”背后藏着个永恒命题:如何让他人相信你的承诺?古代用身体作抵押,现代用信用当筹码,但内核始终是“信任建立”。与其纠结形式,不如学学这个成语的精神——公开透明地兑现诺言,比任何仪式都管用。毕竟,真正的信任从来不是靠伤口结痂,而是日积月累的行动。

"割臂盟公"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