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áo shī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劳师:使军队劳苦;意为出动军队。原指出动大量军队;后也指动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勞師動衆
英文翻译:mobilize too many troops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师: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当听到"劳师动众"这个词时,你可能在新闻里见过这样的描述:"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整个部门连续加班两周准备材料"。这时候或许会想:明明日常做好基础工作就行,为什么要搞这么大阵仗?其实这个成语就像放大镜,照出了现实中的某种矛盾现象。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某社区要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原本计划由3名工作人员在广场设摊讲解。但最终变成抽调20名志愿者、租用专业音响设备、搭建临时舞台。这个过程中,有人质疑:"是不是有点劳师动众了?"确实如此,当简单事务被复杂化,超出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就值得商榷。
不过换个角度看,某科技公司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调集五个部门的工程师进行封闭开发。虽然表面看来兴师动众,但正是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最终突破了行业瓶颈。这说明关键不在于动作大小,而在于目标的必要性——为有价值的事投入资源不算浪费。
可能有人会问:如何判断何时该"劳师动众"?个人认为有三个参考标准:首先是事项的紧迫性,比如抢险救灾必须全力以赴;其次是投入产出比,要确保资源消耗能换来相应价值;最后是可持续性,避免形成过度依赖人海战术的工作模式。
记得去年参与过学校运动会筹备,原本想简单组织的田径比赛,因为领导要求加入无人机航拍、专业直播等环节,导致上百名师生额外忙碌了一个月。这种为追求表面效果而劳师动众的做法,反而让活动的教育意义打了折扣。这提醒我们:做事要分清主次,形式永远要为内容服务。
有趣的是,现代社会开始出现"反向劳师动众"现象。比如某些互联网公司推行"敏捷小组"模式,用5人精干团队完成过去需要30人的项目。这既是对传统工作方式的革新,也是对资源效率的重新定义。或许未来我们会更懂得:真正的效率不在于动用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是否用对了地方。
下次当你准备启动某个项目时,不妨先画个坐标轴:横轴是所需资源量,纵轴是预期价值量。如果发现某个决策点落在"高资源-低价值"区域,就该警惕是否陷入了劳师动众的陷阱。记住,智慧的选择往往是在精准度和效率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