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áo
  • shī
  • dòng
  • zh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áo shī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劳师:使军队劳苦;意为出动军队。原指出动大量军队;后也指动用大量人力;也有小题大作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赴席,如何又劳师动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勞師動衆

英文翻译:mobilize too many troops

劳师动众的意思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师:1.传授知识、技术的人:教师。2.掌握某种专门知识、技术的人:工程师。理发师。3.效法:师法。4.榜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5.军队:出师。劳师动众。6.军队编制单位。在军之下,团之上。7.由师徒关系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8.对和尚、尼姑的尊称:禅师。师太。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成语评论

当听到"劳师动众"这个词时,你可能在新闻里见过这样的描述:"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整个部门连续加班两周准备材料"。这时候或许会想:明明日常做好基础工作就行,为什么要搞这么大阵仗?其实这个成语就像放大镜,照出了现实中的某种矛盾现象。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某社区要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原本计划由3名工作人员在广场设摊讲解。但最终变成抽调20名志愿者、租用专业音响设备、搭建临时舞台。这个过程中,有人质疑:"是不是有点劳师动众了?"确实如此,当简单事务被复杂化,超出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就值得商榷。

不过换个角度看,某科技公司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调集五个部门的工程师进行封闭开发。虽然表面看来兴师动众,但正是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最终突破了行业瓶颈。这说明关键不在于动作大小,而在于目标的必要性——为有价值的事投入资源不算浪费。

可能有人会问:如何判断何时该"劳师动众"?个人认为有三个参考标准:首先是事项的紧迫性,比如抢险救灾必须全力以赴;其次是投入产出比,要确保资源消耗能换来相应价值;最后是可持续性,避免形成过度依赖人海战术的工作模式。

记得去年参与过学校运动会筹备,原本想简单组织的田径比赛,因为领导要求加入无人机航拍、专业直播等环节,导致上百名师生额外忙碌了一个月。这种为追求表面效果而劳师动众的做法,反而让活动的教育意义打了折扣。这提醒我们:做事要分清主次,形式永远要为内容服务。

有趣的是,现代社会开始出现"反向劳师动众"现象。比如某些互联网公司推行"敏捷小组"模式,用5人精干团队完成过去需要30人的项目。这既是对传统工作方式的革新,也是对资源效率的重新定义。或许未来我们会更懂得:真正的效率不在于动用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是否用对了地方。

下次当你准备启动某个项目时,不妨先画个坐标轴:横轴是所需资源量,纵轴是预期价值量。如果发现某个决策点落在"高资源-低价值"区域,就该警惕是否陷入了劳师动众的陷阱。记住,智慧的选择往往是在精准度和效率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

劳师动众的造句

  1. 造句 县里劳师动众地修用途不大的水库,这很让人费解。
  2. 造句 打扫教室卫生,何必劳师动众,派三五个人就可以打扫得干干净净。
  3. 造句 抓几个俘虏,出动一个班的人力即可,不必劳师动众。
  4. 造句 培养好一个小孩或许需要劳师动众,但帮助女性改变她们的生活并发挥她们难得的潜在力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团体。
  5. 造句 这样可以避免劳师动众的一早起来,花费一天时间去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最大程度节约您的外出就诊时间。
  6. 造句 就是这小子,惹得执法殿劳师动众?连警示灯都点上了?
  7. 造句 不过此计过于偏激,劳师动众,有公报私仇之嫌,与奉行名誉有损。
  8. 造句 程心缕,不愧是你家,谈个恋爱还要这样劳师动众!
  9. 造句 ,而是养精蓄锐,等敌人劳师动众、疲于奔命、彼竭我盈之后待机而动。
  10. 造句 陛下,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万不可因臣妾一妇人而劳师动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