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n xué hǎo wèn
成语解释: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虚心好学
繁体字形:勤壆好問
英文翻译:nquisitive
勤:1.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跟“懒、惰”相对):手勤。勤学苦练。人勤地不懒。2.次数多;经常:勤洗澡。夏季雨水勤。他来得最勤,差不多天天来。3.勤务:内勤。外勤。4.在规定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工作或劳动:出勤。缺勤。考勤。执勤。空勤。地勤。5.姓。
学:1.学习: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2.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3.学问: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4.指学科:数学。物理学。政治经济学。5.学校:小学。大学。上学。6.姓。
好:[hǎo]1.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好人。好东西。好事情。好脾气。庄稼长得很好。2.合宜;妥当:初次见面,不知跟他说些什么好。3.用在动词前,表示使人满意的性质在哪方面:好看。好听。好吃。4.友爱;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体)健康;(疾病)痊愈:体质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语:好睡。您好走。7.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或达到完善的地步:计划订好了。功课准备好了。外边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开会了。8.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束等语气:好,就这么办。好了,不要再说了。9.反话,表示不满意:好,这一下可麻烦了。10.用在形容词前面问数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尔滨离北京好远?[hào]1.喜爱(跟“恶”wù相对):嗜好。好学。好动脑筋。好吃懒做。他这个人好表现自己。2.常容易(发生某种事情):刚会骑车的人好摔跤。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勤学好问”这个词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它真的过时了吗?举个例子:小明在数学课上听不懂公式推导,课后他主动拦住老师问:“您能再讲讲分母有理化的步骤吗?”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不仅帮他搞懂了知识点,还让老师记住了这个爱思考的学生。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不懂装懂"当体面,其实承认无知才是学习的第一步。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主动提问?看看成语“不耻下问”就知道了。古代官员下乡调研时,会蹲在田埂上请教老农耕作经验。就像现在实习生向保洁阿姨请教打印机卡纸的处理技巧,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在意提问对象的身份。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弯腰捡拾的人才能串成项链。
我见过最生动的例子在菜市场。张婶卖菜二十多年,最近开始用手机记账,她举着记账本追着中学生问:“这个‘柱状图’怎么能看出哪天菠菜卖得好?”这种旺盛的求知欲,比很多捧着手机刷短视频的年轻人更接近“学而不厌”的真谛。学习不该有年龄界限,保持好奇就像给大脑做瑜伽。
当知识获取变得唾手可得,勤学好问反而更需要智慧。就像成语“刨根问底”说的,现在很多人习惯搜索答案的“快捷方式”,却忘了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上周我调试代码时,同事提醒我:“别急着复制GitHub上的解决方案,先理清报错信息的底层逻辑。”这让我想起古人说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快节奏时代更需要这种深度思考的定力。
最近公司新来的实习生让我眼前一亮。她总带着个“问题笔记本”,每次开会听到陌生术语就画个星标,休息时间抓着人问“能具体说说KPI和OKR的区别吗”。这种“敏而好学”的劲头,比简历上的名校头衔更有说服力。职场中,持续发问的能力就像随身携带的梯子,能帮你翻越认知的高墙。
看着地铁里捧着书读的银发族,忽然理解“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励志口号。邻居王大爷七十岁开始学钢琴,每次上课都认真记谱子,遇到看不懂的符号就拍下来微信问老师。他说:“手指虽然僵硬了,但脑子越用越活泛。”这让我想到,求知欲才是最好的抗衰老秘方,它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光。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勤学好问”。它不只是学生的本分,更是每个终身成长者的标配。就像园丁不会停止观察植物的生长,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永远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下次遇到不懂的事情,不妨试试那句老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能收银员小哥就能教你新的手机支付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