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āo luó wàn yǒu
成语解释:犹包罗万象。
成语出处: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他所关心的事,真是包罗万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内容丰富
繁体字形:包羅萬有
英文翻译:all-inclusive
包:1.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书。包饺子。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2.包好了的东西:药包。邮包。打了个包。3.装东西的口袋:书包。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病包儿。坏包儿。淘气包儿。4.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包。腿上起了个包。6.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包。7.围绕;包围:火苗包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包过去。8.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包含。包罗。无所不包。9.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包医。包教。包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10.姓。
罗:1.捕鸟的网:罗网。天罗地网。2.张网捕(鸟):门可罗雀。3.招请;搜集:罗致。网罗。搜罗。4.陈列:罗列。星罗棋布。5.一种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绢罗。铜丝罗。把面过一次罗。6.过罗:罗面。把面再罗一过儿。7.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罗衣。罗扇。轻罗。绫罗绸缎。8.姓。9.用于商业,12打(144件)为1罗。[英gross]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哎哟喂,今儿咱们来聊聊“包罗万有”这个成语。说白了,这词儿就是形容东西多到能装下整个宇宙的感觉!比如你看《红楼梦》,里头的人物关系复杂得跟蜘蛛网似的,但作者愣是能把社会百态、人情冷暖都写进去,这不就是妥妥的“包罗万有”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包罗万有和面面俱到有啥区别啊?”嘿,问得好!前者更强调“广度”,像大海捞针啥都能捞到;后者则是“深度”,讲究每个细节都照顾到。举个栗子,一本百科全书是“包罗万有”,而一份满分考试卷可能更接近“面面俱到”。
你品,你细品——生活中哪儿还能用这词?比如我上次逛博物馆,看到个展览叫“千年衣食住行”,从汉服腰带到青铜火锅,连马桶演变史都给整明白了。这种展览啊,简直是把人类生活史给包圆了,你说是不是“包罗万有”本尊?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用多了会不会显得太夸张?我觉着关键得看场景。比如朋友吹牛说自家阳台种了“包罗万有”的植物,结果一看就仙人掌和绿萝,那肯定得翻白眼。但要是说敦煌壁画融合了佛教故事、民间风俗、西域文化,这“包罗万有”的形容可就站得住脚啦!
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事儿。现在短视频平台不都搞算法推荐吗?有人吐槽说越刷内容越单一,这时候要是冒出个“包罗万有的知识频道”,保准能火!毕竟谁不想在五分钟里既能学量子物理,又能看东北乱炖教程呢?
最后插句个人看法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包罗万有”更像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代表着无限可能,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浅尝辄止。就像我书架那套买了三年还没拆封的《世界文明史》,封面倒是印着“包罗万有”四个烫金大字呢!
对了,下次遇到要形容“什么都有”的场景,别光用“丰富多彩”啦。试试甩出“包罗万有”这个词,保准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记得搭配具体例子,不然容易变成语界的“纸老虎”——看着唬人,一戳就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