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à mín chéng sú
成语解释: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化民成俗
英文翻译:influence the people and form moral customs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俗:1.风俗:习俗。移风易俗。2.大众的;通行的;习见的:约定俗成。通俗。3.趣味不高的;令人厌恶的:庸俗。俗气。4.没出家的人;世俗:僧俗。还俗。
“化民成俗”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教育,让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比如,过去村里长辈常说“勤俭持家是根本”,年轻人耳濡目染下自然学会精打细算,这就是一种“化”的过程。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社区组织垃圾分类宣传,一开始大家嫌麻烦,但志愿者每天在垃圾站手把手教,还用小礼品鼓励正确分类。半年后,居民们倒垃圾前会主动分拣,甚至互相提醒“厨余垃圾别混进塑料瓶”。这种从抵触到习惯的改变,不正是“化民成俗”的体现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信息爆炸,传统文化还能发挥作用吗?其实,杭州某小学把《弟子规》改编成情景剧,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长者先,幼者后”的餐桌礼仪。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保留文化精髓,又符合现代教育规律,证明传统智慧仍能生根发芽。
在我看来,真正的“化”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像春雨润物般渗透。就像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的身影,让更多年轻人主动报名做志愿者。这种榜样力量带来的社会风气转变,往往比口号标语更有感染力。
企业里也能看到类似现象。某互联网公司把“用户第一”写入价值观,不仅挂在墙上,更体现在每个项目评审会上。当产品经理反复问“这个功能真能解决用户痛点吗”,久而久之,团队养成了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习惯。这种价值观的内化,本质上也是组织层面的“成俗”。
说到底,“化民成俗”的核心在于持续的影响力和可复制的行为模式。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家庭教育、企业管理还是社会治理,急功近利往往适得其反,而日积月累的良性互动,才能培育出真正持久的文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