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yǔ yī qīng
成语解释:区宇:天下。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元史·伯颜传》:“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轨之会同,区宇一清,普天均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天下太平
繁体字形:區宇一清
英文翻译:Qu yuyiqing
区:[qū]1.分别:区别。区分。2.地域:工业区。风景区。3.行政区划单位。有跟省平行的民族自治区以及市辖区、县辖区等。[ōu]姓。
宇:1.房檐,泛指房屋:屋宇。栋宇。2.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世界:宇宙。宇内。寰宇。3.地层系统分类单位的第一级,分为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宇以下为界。跟宇相应的地质年代分期叫做宙。4.风度;气质:眉宇。神宇。器宇。5.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清:1.洁净;清澄。与“浊”相对: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敌我。说清道理。3.查点:清仓。4.寂静:清幽。5.尽;完;一点不留:清除。6.不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女真族努尔哈赤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度。
你听说过“区宇一清”这个成语吗?它常用来形容天下统一、社会安定的状态。比如:“新政权建立后推行惠民政策,十年间区宇一清,各地商旅往来络绎不绝。”这里的“区宇”指疆域,“一清”则暗示扫清障碍后的清明景象。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四海升平”有什么区别?其实“区宇一清”更侧重秩序重建的过程。就像整理杂乱的房间,不仅要清扫灰尘(清除混乱因素),还要重新规划布局(建立新秩序)。明代小说里描述开国景象时写道:“战火平息后,官府丈量土地、重修法典,真可谓区宇一清。”这里既包含结束动荡,也暗含制度革新的意味。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某公司经历改革后:“经过半年的架构调整,现在各部门权责分明,运营效率显著提升,颇有区宇一清的新气象。”这种用法跳出了传统语境,赋予成语与时俱进的诠释空间。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它像按下重启键的系统,既有破旧立新的魄力,又包含万物更新的期待。就像暴雨后的晴空,不仅空气清新,连树叶都透着水洗过的翠绿。这种由乱到治的转变过程,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清”字在这里并非单纯的洁净之意。北宋文人笔记中记载:“茶马互市畅通,异域奇珍毕集,此方为真清。”说明真正的“清”是流通有序、生机勃勃的状态。这提醒我们,安定不等于死水一潭,而是动态平衡的建立。
下次遇到描述重大变革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不仅传递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还能引发听众对秩序重建过程的想象,比直白的“焕然一新”多了份历史厚重感。就像给文章加了层包浆,既有新鲜感又不失典雅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