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bù dāng yī
成语解释: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状态等
繁体字形:十不當一
英文翻译:Ten disagreements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当:[dāng]1.担任:他当组长。2.承担:敢作敢当。3.主持:当家。4.相称:旗鼓相当(比喻实力相等)。5.应该:理当如此。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当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当众出丑。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人民军队,锐不可当。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丁丁当当。9.抵得上;等于:一以当十。[dàng]1.合适:处理得当。3.以为:我当你走了。4.当作:别把我当客人看待。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当年。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当了。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十不当一”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就明白了——十个普通事物,抵不上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有人花大价钱买了一堆廉价衣服,结果发现质量差、穿几次就变形,这时候就能感慨:“买十件便宜货,不如买一件好衣服,真是十不当一啊!”
为什么人们总爱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这可能和短期满足感有关。比如学生刷一百道简单题,不如认真研究十道综合题;上班族回复五十条无关邮件,不如集中精力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报告。数量容易量化,但质量需要时间和耐心。
有个真实案例:某电商平台曾推出“九块九包邮”专区,结果收到大量退货申请。消费者发现低价商品用两天就坏,最终平台口碑受损。这就像成语说的,看似便宜的十件东西,实际价值可能比不上一件正品。
如何避免掉进"十不当一"的坑? 有个简单方法——建立价值优先级清单。购物前问自己“这个真的需要吗?”,工作时思考“这个任务能带来什么实质成果?”。就像装修房子,与其买十件廉价装饰品,不如投资一幅耐看的艺术画。
我发现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信息获取的"十不当一"。每天刷几百条短视频,不如深度阅读一本书;关注二十个知识博主,不如系统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碎片化时代,更需要警惕“虚假的数量繁荣”。
下次看到“买十送三”的促销标语时,不妨停三秒想想:这些东西真的能提升生活品质吗?毕竟,十个塑料水杯的实用价值,可能还比不上一只保温效果好的不锈钢杯。选择困难时,记住质量往往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