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jūn wàn mǎ
成语解释: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成语出处:《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千軍萬馬
英文翻译: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horses and soldiers -- a powerful army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军:1.军队:我军。陆军。解放军。参军。裁军。生产大军。劳动后备军。2.军队的编制单位,下辖若干师:第一军。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军。3.(Jūn)姓。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提到"千军万马"这个成语,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古代战场旌旗招展的画面。但当我们说"春运期间的高铁站犹如千军万马"时,这个成语就跳出了军事框架,生动描绘出人潮涌动的现代场景。这种语言转化背后,其实体现了汉语的灵动性——用历史意象为现实生活注入画面感。
为什么用军事比喻形容普通场景反而更传神?这源于集体记忆的共鸣效应。就像我们说"双十一购物像打仗",虽然不涉及真刀真枪,但"抢购大军""秒杀战场"的比喻能瞬间激活人们对竞争激烈程度的认知。在杭州某电商公司,程序员们常自嘲"每天面对千军万马般的代码",这种拟物化的表达让抽象工作变得具象可感。
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使用。去年参观新能源汽车工厂时,机械臂精准装配零件的场景让我想到"千军万马各司其职"。当传统成语与现代科技相遇,既保留了磅礴气势,又赋予其精密协作的新内涵。这种语言嫁接不是破坏,而是文化基因的自然进化。
有人担心过度改编会消解成语本意。实则不然,语言的本质是交流工具。就像我们在马拉松赛场上说"志愿者队伍如千军万马般守护赛道",既保留了成语的规模感,又注入了温暖的人文关怀。关键在于使用场景是否自然,能否让听众心领神会。
观察发现,年轻群体更擅长用经典语言元素构建新表达。他们用"千军万马追剧"形容热播剧引发的观剧潮,用"知识付费大军"比喻在线学习热潮。这种语言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文化河流自然流淌出的新支流。当我们在博物馆看到AR技术重现古代战场时,千年前的铁骑轰鸣与今日的科技光影,在某个维度上实现了奇妙共振。
语言如同活水,既需要保护源头清澈,也要允许奔流向海。下次看到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车流,或许可以试试说"钢铁洪流宛如千军万马"。这种古今碰撞的表达,说不定能为平凡生活增添几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