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 sī wàn lǜ
成语解释: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反复思考
繁体字形:千思萬慮
英文翻译:turn about
千:1.数目。十个一百。2.比喻很多:千锤百炼。3.“秋千”的“千”。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万:[wàn]1.数目。十个一千。2.比喻很多:万众。万般。3.副词。极;很;绝对:万没想到。万不得已。[mò]〔万俟〕复姓。俟(qí)。
虑:1.思考:考虑。深谋远虑。千虑一得。2.担忧;发愁:忧虑。疑虑。顾虑。过虑。不足为虑。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重大抉择时,常会陷入“千思万虑”的状态。比如有人拿到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一家薪酬高但压力大,另一家氛围轻松但发展空间有限。这时候他可能会整夜辗转反侧,在纸上反复列出利弊清单,甚至咨询了十多位亲友的意见。这种看似纠结的状态,其实正是人类理性决策能力的体现。
有人问:“千思万虑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这个问题本身就值得玩味。记得有位创业者在访谈中说过:“当年开发新产品时,团队为界面设计改了78稿。后来发现用户最在意的根本不是界面,而是操作流畅度。”这说明过度思考有时会让我们错判重点,但前期必要的推敲确实能避免低级错误。
观察发现,现代人更容易陷入思维漩涡。上周在地铁上听到两位大学生的对话:“我这篇论文题目都纠结两周了,既怕选题太老套,又怕方向太冷门。”其实这种焦虑背后,藏着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就像烘焙师傅教徒弟时说的:“面团揉两千下不会让面包更香,关键是掌握发酵的火候。”
有个有趣的对比:老木匠选木材时摸两下就能下结论,新手却要拿尺子量半天。这说明“千思万虑”的程度应该与经验成反比。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实习生修改方案20遍仍不敢提交,而资深主管扫一眼就能指出关键问题。经验的积累就像给思维装上导航仪,能自动过滤无效选项。
我常跟团队说:“与其在50个方案里挑花眼,不如先验证核心假设。”去年帮客户策划活动时,我们先用三天做了最小可行性测试,结果发现原先80%的预设都是错的。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深度思考要像探照灯,聚焦关键区域,而不是像洒水车般均匀覆盖每个角落。
最后想起母亲常说的土话:“三思后行,但别让思虑变成裹脚布。”这句话朴素却充满智慧。就像登山者在悬崖边需要谨慎落脚,但在平坦山路上就该迈开步伐。真正的思考艺术,在于懂得何时收拢思维的风筝线,何时任其在天空自在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