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shān cǎi zhū
成语解释: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办事方法不对头
繁体字形:升山採珠
英文翻译:To raise mountains and gather pearls
升:1.由低往高移动(跟“降”相对):升旗。上升。旭日东升。2.(等级)提高(跟“降”相对):升级。3.容量单位,符号L(l)。1升等于1000毫升。4.容量单位,10合(gě)等于1升,10升等于1斗。1市升合1升。5.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斗的十分之一。6.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采:[cǎi]1.摘取:采茶。2.选取;搜集:采用。采购。采风。3.挖取(矿藏):采矿。采油。4.神态;精神:丰采。兴高采烈。[cài]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后的采邑,只是把封地的赋税拨给受封者,作为其俸禄的“食邑”。3.欧洲封建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或功臣的领地。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你听过“升山采珠”这个成语吗?字面意思是爬到山上去找珍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这时候我们可能会问:珍珠明明在海里,为什么非要上山去找?这其实正是成语想要传递的核心观点:用错误的方法追求目标,注定事倍功半。
举个例子:小明想学编程,但每天只盯着厚厚的理论书看,半年都没碰过键盘。这就像“升山采珠”的现实版,明明需要动手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能,却偏要困在书本里打转。这里有个有意思的思考点:小明真的不知道正确方法吗?可能他知道,但理论书带来的“安全感”让他产生了“我在努力”的错觉。
现实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人想减肥却只吃代餐粉,有人想创业却只顾参加各种论坛。这让我想到一个观察:现代人往往更擅长“准备动作”而非“关键动作”。就像登山者带着全套装备在山脚反复检查,却迟迟不迈出第一步。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困境呢?有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定期反问自己“我现在做的事和目标有直接关联吗?”比如备考的学生,与其纠结文具好不好用,不如立即开始做套真题。这种“结果导向思维”就像指南针,能帮助我们及时校正方向。
说到这,想起前年教长辈用智能手机的经历。他们总担心按错键会把手机弄坏,结果三个月都没学会发照片。后来我换了方法:“您尽管随便按,弄坏了我负责修。”放手试错后,他们两周就掌握了基本操作。这个例子印证了我的观点:有时候,破除“完美主义”的枷锁,反而能更快接近目标。
回到成语本身,“升山采珠”的警示意义在今天依然鲜活。当我们感觉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不妨停下来看看:是不是在山的这边执着太久?也许转身走向海滩,就能看见珍珠在浪花中闪耀。毕竟,找对方向比盲目坚持更重要,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