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n tǔ bàn lù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定语;形容说话含糊
繁体字形:半吐半露
英文翻译:Half open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半: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露:[lù]1.俗称露水。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2.没有遮蔽或在屋外:露天。露宿。3.用花叶或果子蒸馏成的饮料:荷叶露。果子露。4.中成药剂型之一。将药剂与水,用蒸馏法制得的澄明液体药品。一般供内服:金银花露。5.显现出来:揭露。脸上露出了笑容。[lòu]义同“露(lù)”。用于口语。
哎呦,说到“半吐半露”这成语,你懂的,它就像那种说话只说一半、留点悬念的感觉。比如有人问你:“你觉得这方案咋样?”你回一句:“还行吧,不过有些地方可能需要再想想。”这时候啊,你既没全盘否定,也没盲目夸赞,是不是挺典型的“半吐半露”?说白了,就是留点余地,让别人自己琢磨。
那问题来了——为啥有人喜欢用这种表达方式?嘿,其实背后藏着点小心思。比如说吧,同事悄悄问你:“老板今天开会发火是不是因为我迟到?”你答:“可能有一部分原因吧,但也不全是。”这样既提醒对方注意,又避免了直接甩锅,对吧?说白了,这就是在保护关系的同时传递信息,妥妥的社交智慧啊!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半吐半露和直接撒谎有啥区别?”哎,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关键在于意图。比如朋友问你借钱,你说“最近手头有点紧”,其实账户里还有存款——这要是为了躲债,那叫借口;但要是真在规划大额支出,就是合理保留隐私。所以啊,这个成语的核心不是欺骗,而是选择性表达。
说句大实话,我自个儿觉得这招在现代社会特别实用。比如谈合作时,对方问你的底价,你总不能直接亮底牌吧?这时候来句“我们预算比较灵活,主要看具体服务内容”,既不让对方摸清底线,又维持了谈判空间。不过话说回来,用多了也容易让人觉得不够真诚,所以得看场合拿捏分寸。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两口子吵架,一方问:“你是不是后悔跟我结婚了?”要是直接说“是”,那绝对火山爆发;但要是说“有时候确实会怀念单身时的自由”,这种半吐半露的回答反而给了双方台阶下。你瞧,语言的艺术就在这儿——既能表达真实感受,又不把话说死。
说到底啊,半吐半露就像炒菜放盐,多了齁得慌,少了没滋味。用得恰当能化解尴尬,用过头反而显得油滑。所以下次遇到需要表态的情况,不妨试试这种“话说三分满”的策略,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