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 g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i yù yù guān

成语解释:狱:讼事;鬻:卖。收受贿赂,出卖官职爵位,徇私枉法

成语出处:《北史·魏咸阳王坦传》:“虽禄厚位尊,贪求滋甚,卖狱鬻官,不知纪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官场等

繁体字形:賣獄鬻官

英文翻译:Selling prison officials

卖狱鬻官的意思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狱:1.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2.官司;罪案:冤狱。狱讼。

鬻:卖:鬻画。鬻文为生。卖官鬻爵。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成语评论

卖狱鬻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白——卖官司、卖官职,指的是通过钱财或人情干涉司法公正或权力分配。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儿现在还用得上吗?”其实,类似的现象并未完全消失,只是换了更隐蔽的形式。举个例子,某地官员私下收钱帮人“摆平”案件,或者通过“关系户”安排亲属入职,本质上都是对“卖狱鬻官”的现代演绎。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这类行为屡禁不止?”核心问题在于权力缺乏有效监督。比如古代某些朝代,地方官员一手遮天,百姓申诉无门,自然催生了“花钱买公道”的畸形逻辑。今天虽然法治环境大幅改善,但个别地方仍存在监管漏洞,比如某些企业通过利益输送换取政策倾斜,本质上仍是“鬻官”思维的延续。

那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制度透明化。举个正面例子:某城市推行公务员考试全程直播,笔试面试结果全网公示,这种“阳光操作”直接切断了暗箱交易的可能。再比如法院公开裁判文书,让每个案件的审理过程都能被公众审视,就像给司法系统装上“探照灯”,让“卖狱”行为无处藏身。

有趣的是,技术发展正在改变游戏规则。过去可能需要真金白银“打点关系”,现在有些地方尝试用区块链记录政务流程,每一步操作都不可篡改。试想,如果某位领导想偷偷给人“开绿灯”,系统会自动留下永久痕迹——这可比古代的“御史监察”更让违规者头疼。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越是信息闭塞的环境,“卖狱鬻官”越容易滋生。就像雾气弥漫的山谷,看不清前路时,人们才会选择“花钱买火把”。但当我们用制度、技术和教育不断驱散迷雾,社会运行的轨迹自然会越来越清晰可见。这条路或许漫长,但看看过去十年反腐倡廉的成果,谁说不能更乐观些呢?

"卖狱鬻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