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 zh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成语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乐于助人

繁体字形:博施濟衆

英文翻译:liberally

博施济众的意思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施:1.施行2.;施展:实施。措施。施工。无计可施。3.给予:施礼。施压力。4.施舍:施诊。施与。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施粉(搽粉)。施化肥。6.姓。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成语评论

哎呦,你听说过“博施济众”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讲的就是一个人或者组织愿意广泛地帮助别人,让更多人受益。举个例子,有个小镇遭遇洪水,隔壁村的王老板二话不说,捐钱建临时安置房、发物资,还组织志愿者修路——这就是典型的“博施济众”嘛!

等等,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这和普通做善事有啥区别?”好问题!关键在于“博施”二字,重点是大范围、成体系地帮人。比如疫情期间,有企业不仅给医院捐口罩,还免费开放线上课程给隔离中的学生,这种既解决眼前困难又照顾长远需求的做法,才称得上“济众”的格局。

话说回来,这成语最早出自《论语》里对孔子的夸赞。你品品,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明白:真正的善举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像撒网一样覆盖需要帮助的群体。就像现在有些社区食堂,定价时采用“富人付成本价,困难人群免单”的模式,既保证可持续运营,又实现精准帮扶,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博施济众

不过依我看啊,现在很多人把“做好事”想得太复杂。其实普通人也能做到博施济众——比如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免费技能课,或者组织旧物交换集市。重点不是砸多少钱,而是那份愿意为他人着想的心意。你说对吧?

再举个例子,有个退休教师把自家院子改成社区图书馆,还定期给留守儿童补课。街坊邻居都说他是“行走的活菩萨”,但老爷子自己总说:“我就是见不得孩子们没书读。”你看,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比刻意的慈善活动更有温度。

所以说到底,博施济众的核心在于“既要广度,也要温度”。它不只是冷冰冰的资源分配,更需要设身处地为受助者考虑。就像春天播种时,农民不会随便撒种子,而是要根据土壤情况选择作物——有效的帮助,永远建立在对真实需求的洞察上。

下次遇到需要帮忙的事,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哪怕只是顺手帮邻居收个快递,或者在雨天和陌生人拼个伞,这些小事积累起来,说不定哪天就汇成改变社区的暖流呢!

博施济众的造句

  1. 造句 孔子所宣扬的“仁”就含有博施济众的意思。
  2. 造句 有一种形象,叫和蔼可亲;有一种大爱,叫博施济众;有一种教育,叫毫无保留;这就是你可敬的老师!教师节到了,学生祝你快乐开心!
  3. 造句 陛下以仁义定天下,行礼乐变海内,博施济众,与天地均同;体道行仁,咸使黎民蒙庇。
  4. 造句 博施济众,欲与天地均同;体道行仁,咸使黎民蒙庇。
  5. 造句 立德立功立言,所谓的立德,就是指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就是指拯厄除困,功济于世;立言是指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6. 造句 …我提醒自己:我们的爱心也许无限,爱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不是大圣大贤,不能博施济众。但是我们可以一点一滴付出爱来。点滴虽小,积小可以成大。这已经够我们忙的了,哪还有精力去妒恨呢?王鼎钧 
  7. 造句 该书力图全方位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慈善事业风采,深刻揭示“博施济众、善与人同”的文化内涵。
  8. 造句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予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9. 造句 当然,这不表示他无欲则刚,只是他追求的是比常人更高明的东西,那就是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10. 造句 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

"博施济众"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