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成语解释: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乐于助人
繁体字形:博施濟衆
英文翻译:liberally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施:1.施行2.;施展:实施。措施。施工。无计可施。3.给予:施礼。施压力。4.施舍:施诊。施与。5.在物体上加某种东西:施粉(搽粉)。施化肥。6.姓。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哎呦,你听说过“博施济众”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讲的就是一个人或者组织愿意广泛地帮助别人,让更多人受益。举个例子,有个小镇遭遇洪水,隔壁村的王老板二话不说,捐钱建临时安置房、发物资,还组织志愿者修路——这就是典型的“博施济众”嘛!
等等,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这和普通做善事有啥区别?”好问题!关键在于“博施”二字,重点是大范围、成体系地帮人。比如疫情期间,有企业不仅给医院捐口罩,还免费开放线上课程给隔离中的学生,这种既解决眼前困难又照顾长远需求的做法,才称得上“济众”的格局。
话说回来,这成语最早出自《论语》里对孔子的夸赞。你品品,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明白:真正的善举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像撒网一样覆盖需要帮助的群体。就像现在有些社区食堂,定价时采用“富人付成本价,困难人群免单”的模式,既保证可持续运营,又实现精准帮扶,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博施济众?
不过依我看啊,现在很多人把“做好事”想得太复杂。其实普通人也能做到博施济众——比如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免费技能课,或者组织旧物交换集市。重点不是砸多少钱,而是那份愿意为他人着想的心意。你说对吧?
再举个例子,有个退休教师把自家院子改成社区图书馆,还定期给留守儿童补课。街坊邻居都说他是“行走的活菩萨”,但老爷子自己总说:“我就是见不得孩子们没书读。”你看,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比刻意的慈善活动更有温度。
所以说到底,博施济众的核心在于“既要广度,也要温度”。它不只是冷冰冰的资源分配,更需要设身处地为受助者考虑。就像春天播种时,农民不会随便撒种子,而是要根据土壤情况选择作物——有效的帮助,永远建立在对真实需求的洞察上。
下次遇到需要帮忙的事,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哪怕只是顺手帮邻居收个快递,或者在雨天和陌生人拼个伞,这些小事积累起来,说不定哪天就汇成改变社区的暖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