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ng
  • sh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ǔ jì zhòng shēng

成语解释:同“普度众生”。

成语出处:唐·法琳《辨正论》:“妻曰:‘我本佛家女,为我做佛事。’应即往精舍中,见竺昙镜,镜曰:‘普济众生,但君当一心受持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佛教等

繁体字形:普濟衆生

英文翻译:take across sentient beings universally

普济众生的意思

普:1.普遍;全面:普选。普查。普照。普天同庆。2.姓。

济:[jì]1.过河;渡:同舟共济。2.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3.(对事情)有益;成:无济于事。假公济私。[jǐ]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2.姓。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成语评论

普济众生”这个词,听起来像是佛经里的说法,但它在生活中真的存在吗?举个例子,疫情期间许多志愿者免费分发物资、医生主动支援高风险地区,这些行动不正是“尽己所能帮助所有人”的体现吗?核心问题来了:普通人如何做到“普济众生”?其实不必追求惊天动地,给迷路的游客指个方向、为社区老人代购药品,这些小事里都藏着普世关怀的种子。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自顾不暇怎么普济他人?”这个质疑本身很有意思。看看街头巷尾的共享雨伞、地铁里的“爱心座椅”,这些设计背后都包含着“群体互助”的智慧。杭州有位早餐店老板常年提供“待用套餐”,顾客多付十元就能让困难者免费领取——这种模式既不影响经营,又让善意流动起来。可见,普济众生不一定要牺牲自我,而是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再往深处想,为什么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仍不过时?或许因为人类骨子里需要相互依存。就像热带雨林中,高大乔木为苔藓遮阴,苔藓反过来保持土壤湿度。去年郑州暴雨时,陌生人手拉手组成“人链”救援被困车辆的场景,恰似现代版的普济众生。这种本能般的互助精神,或许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更有生命力。

有人认为普济众生是圣人的专利,这种误解限制了善意的传播。云南山村教师李芳,三十年如一日背着学生过河上学,她说:“能多教一个字,山里娃就多一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扎根现实的坚持,远比空洞的口号更有力量。普济众生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平等视角下的共情与行动。

站在个人视角,我始终相信“善意会传染”。当超市收银员耐心教老人使用手机支付,当程序员开发无障碍App帮助视障者购物,这些具体而微的善举正在重构社会连接。与其等待英雄降临,不如珍视每个平凡人发出的光——无数微光汇聚,终将成为照亮人间的星河。

普济众生的造句

  1. 造句 师傅解释说佛的意愿是要祝福、普济众生。
  2. 造句 世称借钱庙者,乃缘曩昔中王(中岳王)神灵显赫,普济众生之故也。
  3. 造句 当年凌云子求得甘霖普济众生,深受永安百姓爱戴,因此这凌云观虽然规模不大,地处偏僻,香火却依然鼎盛。
  4. 造句 没关系,我出于普济众生的菩萨心肠帮助你,你居然这么说,那好,打九折给你。
  5. 造句 她们成仙之后,凭借仙术,到处施恩布德,普济众生。
  6. 造句 菩萨心肠,普济众生,在八年前的大战救助无数伤者,是举国闻名的大医师。
  7. 造句 至于报恩吗,那就大可不必了,我师父之所以赐予我‘?g周’的法名,其含义就是要我‘普济众生,量周沙界’。
  8. 造句 归程中,赵平沙又巧遇那位和尚,施主本领高强,斩妖降魔,普济众生,使命非凡。
  9. 造句 原来是这等正义之举,祝融庄主烈火真君真乃是神人也,普济众生,威慑群魔的胸襟,令人肃然起敬。
  10. 造句 又没过上多久,老道便要去进行那十年一度的云游天下、普济众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