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xìng zhī zuò
成语解释: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成语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文章或书画等
繁体字形:即興之作
英文翻译:extemporization
即:1.靠近;接触: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2.到;开始从事:即位。3.当下;目前:即日。即期。成功在即。4.就着(当前环境):即景。5.姓。6.就是:荷花即莲花。非此即彼。7.就;便:一触即发。招之即来。闻过即改。8.即使:即无他方之支援,也能按期完成任务。
兴:[xīng]1.兴盛;流行:复兴。新兴。现在已经不兴这种式样了。2.使盛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3.开始;发动;创立:兴办。兴工。兴利除弊。百废俱兴。4.起;起来:晨兴(早晨起来)。夙兴夜寐。5.准许(多用于否定式):说话要有根据,不兴胡说。6.或许:明天他也兴来,也兴不来。7.姓。[xìng]兴致;兴趣:豪兴。助兴。败兴。雅兴。游兴。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即兴之作”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感觉?比如朋友突然到访,你随手用冰箱里的剩菜做了一桌饭,客人却赞不绝口:“这简直是即兴之作啊!”这种场景里,即兴创作既考验能力,又充满意外惊喜。
有人可能会问:“即兴创作不需要提前准备吗?”其实不然。就像爵士乐手能即兴演奏,背后是多年积累的音阶练习;脱口秀演员的临场发挥,往往建立在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把握上。真正的即兴之作,是厚积薄发的产物。
举个例子,苏轼写《赤壁赋》算不算即兴之作?当时他与友人泛舟江上,酒酣耳热之际挥笔成文。但若没有他前半生的文学沉淀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这样的千古绝唱恐怕难以诞生。这说明即兴创作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经验与灵感的碰撞。
我在工作中发现,现代职场其实更需要即兴能力。上周开会时投影仪突然故障,同事小王直接用白板边画边讲,反而让听众更专注。这种随机应变的智慧,恰恰是标准流程无法替代的。可见即兴不是“不专业”,而是另一种专业。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培养即兴创作的能力?”我的经验是多做“思维拉伸”。比如每天用三个随机词语编故事,或者在通勤路上观察路人即兴编人物小传。这些练习就像给大脑装上了弹簧,遇到突发状况时才能灵活弹起。
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旅行中最难忘的片段,往往是计划外的偶遇。迷路时发现的街角咖啡馆,临时决定参加的当地庆典,这些即兴选择反而构成了独特的记忆点。生活如此,创作亦然——有时候松开缰绳,才能跑出更精彩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