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
成语解释: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成语出处: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卷土重來
英文翻译:stage a comeback
卷:[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卷宗。调卷。查卷。[juǎn]1.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把竹帘子卷起来。卷起袖子就干。烙饼卷大葱。2.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卷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卷入了这场争论。3.裹成圆筒形的东西:铺盖卷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4.(卷儿)卷子(juǎn·zi):花卷儿。金银卷儿。5.用于成卷儿的东西:一卷纸。一卷铺盖。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提起“卷土重来”,许多人会想到“失败者逆袭”的画面。比如,一家濒临倒闭的老字号餐厅,通过调整菜单、升级服务,重新赢得顾客的信任,这就是典型的卷土重来。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总爱用这个词形容“东山再起”?或许因为它既包含了“跌倒”的艰辛,又暗含“爬起来”的爆发力。
举个例子,诺基亚曾是手机行业的霸主,却在智能手机时代被淘汰。但近几年,它转型通信设备领域,凭借技术积累再次站稳脚跟。这说明卷土重来不是简单重复过去,而是找到新的突破口。有人会问:失败后的重启需要哪些条件?观察这类案例会发现,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灵活调整策略缺一不可。
生活中同样能看到类似的场景。一位因伤退役的运动员,经过三年康复训练,改当青少年教练并创办体育培训机构。这种身份转换看似偏离了原有赛道,实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热爱。我常想,卷土重来的魅力不在于“重来”的结果,而在于过程中展现的韧劲——就像被风吹倒的竹子,总能在某个节点重新挺直腰杆。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社会对“失败”的包容度正在提升。十年前,创业者若经历破产可能被贴上负面标签,如今更多人将其视为宝贵经验。这种观念转变让卷土重来不再是孤例,反而成为值得研究的成长模式。个人认为,与其害怕跌倒,不如提前培养“弹性思维”:把每次挫折当作调整方向的契机,而非命运的终点。
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某品牌“复活”时,不妨多关注背后的故事。可能是团队重新梳理用户需求,也可能是技术创新的厚积薄发。这些细节印证了一个道理:卷土重来从不是侥幸,而是蓄力后的必然。就像潮水退去又涌来,关键要看岸边的人是否准备好了迎接下一波浪潮的工具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