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ān tǔ zhòng qiān
成语解释:安:习惯于;满意于;重:重视;不轻易。安于故土生活;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繁体字形:安土重遷
英文翻译:hate to leave a place where one has lived long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重:[zhòng]1.重量;分量:举重。这条鱼有几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轻”相对):体积相等时,铁比木头重。工作很重。脚步很重。话说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势很重。重伤。4.重要:重地。重任。5.重视:敬重。尊重。看重。器重。为人所重。重男轻女是错误的。6.不轻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复:重出。书买重了。2.重新;再:重逢。旧地重游。重写一遍。3.层:云山万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难。4.使重叠在一起;摞:把两领席重在一起。5.姓。
迁:1.迁移:迁居。迁葬。拆迁。他家迁到外地去了。2.转变:变迁。事过境迁。3.调动官职:左迁。
说到“安土重迁”这个成语,你瞅瞅,字面意思就是“安于故土,不愿轻易搬家”。比如老李头一家在村里住了三代人,村里修路要拆迁,他愣是摆手说:“我这辈子就扎根这儿了,给多少钱都不搬!”你品,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安土重迁”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哎,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跨省打工、出国留学,这成语是不是过时了?嘿,这问题问得妙!其实“安土重迁”背后反映的是人对熟悉环境的依赖感。比方说小王被公司调到外地,虽然工资翻倍,但他天天念叨着“老家楼下那碗牛肉面”,最后还是申请调回来了。你看,这种情感需求啊,跟时代进步还真不冲突。
说到这儿,咱得掰扯清楚核心问题:安土重迁到底是好是坏?要我说啊,这事儿得看具体情况。就像种庄稼得看土壤,有人适合在故乡深耕细作,有人就得像蒲公英一样随风开拓。我二舅当年咬牙卖了祖宅去深圳闯荡,现在逢年过节还得回老家上坟——你说他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安土重迁”?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个快节奏社会,完全固守一方可能不太现实。就拿我邻居张阿姨来说,她原本死活不肯离开县城,结果孙子要去省城读书,现在倒好,天天在小区广场舞队里乐呵着教新舞步。所以说啊,安土重迁不是画地为牢,更像是心里揣着个指南针,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
最后咱唠点实在的。甭管是选择安稳还是追求变化,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像爬山,有人爱在半山腰建个小院看风景,有人就非得登顶才痛快。重要的是,别被成语框住了手脚,也别为了赶潮流丢了本心——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