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ěn
  • ji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ù běn jiù mò

成语解释:谓弃农经商。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选择

繁体字形:去本就末

英文翻译:barter the trunk for the branches

去本就末的意思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末:1.东西的梢;尽头:末梢。秋毫之末。2.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本末倒置。舍本逐末。3.最后;终了;末尾:春末。明末。末班车。上世纪末。4.末子:锯末。茶叶末儿。把药研成末儿。5.姓。6.戏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成语评论

去本就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里其实很常见。比如有人为了减肥,疯狂节食却完全不运动,结果体重反弹更快。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说:“你这是典型的去本就末啊!” 减肥的根本在于热量消耗和代谢提升,只盯着少吃这招,可不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为什么会有人“去本就末”? 很多时候是急于求成的心态作祟。就像家长逼孩子刷一百套试卷,却忽视培养学习兴趣和方法,分数可能暂时提高,但知识体系就像沙滩城堡,一冲就垮。我曾见过邻居家的孩子,刷题刷到厌学,这种“末”反而毁了“本”。

工作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某创业公司老板天天带着团队搞团建、拍短视频,产品核心功能却漏洞百出。当投资人问起用户留存率时,他才发现本末倒置了——用户需要的是好用的App,不是每天更新的搞笑段子。

怎么避免这种情况? 有个简单方法:定期做“目标体检”。就像种树要常看根系是否健康,做事也得常问“我现在忙的事,和最终目标有关系吗?” 上周我写方案时突然沉迷PPT动画效果,直到组长提醒“客户要的是解决方案,不是动画片”,这才惊觉自己跑偏了。

不过话说回来,“末”真的完全没用吗?倒也不是。就像网红餐厅用ins风装修吸引客人,只要食物品质跟得上,这就是“本末兼顾”。但若是食物难吃还拼命搞营销,那就是在给自己挖坑了。关键要分清主次,让“末”为“本”服务。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年轻人宁愿花300块买网红书店的拍照套餐,也不愿花30块买本书。这让我想到,追求仪式感本身没错,但若把形式当目的,读书就变成了表演。知识的获取永远比朋友圈的点赞更重要,你说是不是?

"去本就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