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ù tài qù shèn
成语解释: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成语出处:《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去泰去甚
英文翻译:not to go beyond the limit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泰:1.平安;安宁:泰然。国泰民安。2.极;最:泰西。3.太;过甚:简略泰甚。富贵泰盛。4.姓。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甚:[shèn]1.副词。很;极:进步甚快。言之甚当。2.超过;过分:无甚于此者。过甚其辞。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甚?。姓甚名谁?[shén]同“什(shén)”。
“去泰去甚”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其实是个生活智慧的口袋指南。比如有人为了减肥每天只吃一顿饭,朋友劝他:“健康管理要‘去泰去甚’,饿过头反而伤身体啊。”这里用成语提醒对方别走极端,是不是比直接说“你太过了”更含蓄有力?
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它的核心是“别太过分,别太极端”。就像煮汤时盐放多了会齁,放少了又没味,关键在找到刚刚好的平衡点。比如公司制定KPI,目标太低员工没动力,太高又会压垮团队,这时候就需要“去泰去甚”的智慧。
为什么古人要造这个词?《左传》里用这个词劝君王治国别走偏锋。现代人拿它劝熬夜加班的同事:“项目进度要赶,但‘去泰去甚’啊,猝死了可划不来。”看,两千年前的智慧照样能用在今天的996职场。
我有次见家长群里为给孩子报辅导班吵翻天,有人就搬出这个成语:“教育也要‘去泰去甚’,报三个兴趣班刚好,报八个就是折磨娃了。”这话一说,几个正打算报奥数班的家长默默删掉了购物车里的教材。
怎么判断什么时候该用这个成语?当你发现事情开始出现“拼命三郎”式操作,或者听到“我就是要...”的固执宣言时,这就是亮成语的好时机。比如朋友非要把阳台改成热带雨林景观,你可以打趣:“养花草‘去泰去甚’,小心湿度太高招白蚁。”
现代社会处处在教人“突破极限”,但“去泰去甚”像个小闹钟,嘀嗒提醒着我们:极致追求可能变成作茧自缚。下次制定新年计划时,与其列十条完不成的flag,不如挑三件真正重要的事,用这个成语给自己留点呼吸的空间。
真正的高手往往懂得“七分努力三分闲”的道理。就像书法里的飞白,音乐中的休止符,留点余地反而让整体更有韵味。这个成语不是让人躺平,而是教我们在狂奔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