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n
  • t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ù shèn qù tài

成语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成语出处:语出《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 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去甚去泰

英文翻译:Not even

去甚去泰的意思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甚:[shèn]1.副词。很;极:进步甚快。言之甚当。2.超过;过分:无甚于此者。过甚其辞。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甚?。姓甚名谁?[shén]同“什(shén)”。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泰:1.平安;安宁:泰然。国泰民安。2.极;最:泰西。3.太;过甚:简略泰甚。富贵泰盛。4.姓。

成语评论

去甚去泰”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意思是做事要避免极端,保持适度。举个例子:小李为了升职每天工作16小时,结果累到住院,领导反而提醒他:“工作要去甚去泰,拼命三郎当久了,反而容易翻车。”这个案例生动展示了过度追求目标可能适得其反。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适可而止'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内核相似,但“去甚去泰”更强调主动规避极端状态。比如家长给孩子报八个兴趣班,看似全面培养,却可能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这时候亲戚劝道:“教育要去甚去泰,给孩子留点自由空间吧。”这种用法就比单纯说“别太过分”更有文化底蕴。

在消费场景中也能找到典型例子。王阿姨看到超市促销就疯狂囤货,结果家里堆满过期食品。女儿劝她:“购物也要去甚去泰,需要多少买多少才划算。”这里既包含对非理性消费的提醒,也暗含资源优化的生活智慧。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格外适用。见过太多年轻人为了KPI熬夜加班,最后反而效率下降。我有个程序员朋友曾分享:“自从学会去甚去泰,每天专注工作8小时后准时下班,代码质量反而提高了。”这种亲身经历比空洞说教更有说服力。

或许你会疑惑:“完全避免极端状态现实吗?”其实成语强调的是意识而非教条。就像健身达人不会因为要“适度”而放弃训练计划,但他们会监测身体信号避免受伤。这种灵活运用才是成语的精髓——在进取与克制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观察身边那些活得从容的人,往往都自带“去甚去泰”的智慧。他们追求事业但不忘家庭,热衷学习但懂得休息,认真存钱也享受生活。这种平衡哲学,或许就是应对现代焦虑的一剂良方。下次当你感觉要失控时,不妨默念这四个字,说不定能帮你看清方向。

"去甚去泰"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