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ūn
  • zhā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

成语解释: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发昏

繁体字形:發昬章第十一

英文翻译:Chapter 11 of dizziness

发昏章第十一的意思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昏:1.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晨昏。2.黑暗;模糊:昏暗。昏黄。昏花。天昏地暗。3.头脑迷糊;神志不清:昏庸。昏头昏脑。4.又同“”。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第:1.次序:次第。等第。2.前缀。表示次序:第一。第二。3.科第。科举时代称考中(zhòng)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4.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府第。宅第。5.文言连词。但是。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成语评论

哎呦喂,今天咱来唠唠这个"发昏章第十一"的成语,这玩意儿可真是自带搞笑Buff啊!话说回来,您是不是也好奇这成语到底咋用?举个栗子,办公室老王连着三天熬夜改方案,结果把咖啡当酱油倒进泡面里,这时候同事准会打趣:"老王啊,您这是触发发昏章第十一了吧?"

等等!这成语为啥非得是"第十一"章?您可问对喽!据说是从《水浒传》的章回结构演化来的,毕竟原著就有一百单八将的讲究。不过要我说啊,可能就是古人觉得"十一"这数字念着顺口,比说什么"发昏第三章"带劲儿多了,您说是不?

咱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两口吵架吵到互相翻十年前的旧账,这时候丈母娘来劝架:"你俩别整这发昏章第十一的破事儿了,赶紧把冰箱里饺子煮了!"您瞧,用这成语既点明了当事人犯迷糊的状态,又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调侃,效果直接拉满。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还吃这套老掉牙的说法吗?要我说啊,这成语搁现在反而成了"复古潮"——您看短视频里那些搞笑翻车集锦,弹幕齐刷刷飘过"全员发昏章第十一现场",这不比干说"你好蠢"有趣多了?既保留了文化梗,又自带沙雕气息,完美适配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需求。

最后跟您掏心窝子说句,甭管时代怎么变,人呐总会有犯迷糊的时候。下回您要是碰上啥离谱操作,不妨来句"这波操作够上发昏章第十一了",保证既化解尴尬又调节气氛。记住喽,生活嘛,有时候就得学会把自己的糗事包装成段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