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语解释: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不顾一切
繁体字形:不問三七二十一
英文翻译:Do not ask 37-21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七: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十:1.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分。十成的把握。3.姓。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哎呦,说到“不问三七二十一”这成语,你肯定听过吧?但咱要是仔细想想,为啥非要用“三七二十一”这个数字呢?说白了,这就是个形容不管不顾、先干了再说的态度。比如有人突然喊你去爬山,你连天气都没查,背包一拎就出门——这不就是典型的“不问三七二十一”嘛!
等等,这成语背后有没有啥故事啊?其实啊,古代算账常用“三七二十一”代表快速计算的结果,后来演变成“别纠结细节,先行动”的意思。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朋友创业时直接辞职开奶茶店,家人劝他调研市场,他却笑着说:“害,不问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结果呢?现在连锁店都开三家了!
那啥时候该用这成语呢?个人觉得啊,遇到需要快速决策但信息不全的情况特别合适。比如上周我家猫窜上树了,我抄起梯子就往上爬,根本没想会不会摔着——你看,这种紧急时刻就得“不问三七二十一”。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可不是鼓励鲁莽哈!要是买房买车也这么搞,那可得吃大亏咯。
有意思的是,现在年轻人把这成语玩出了新花样。我表弟参加电竞比赛时,队友突然换了战术,他直接喊了句:“别叭叭了,咱们不问三七二十一,推塔!”你看,连游戏里都能用得上!不过话说回来,老祖宗要是知道这成语被用在推水晶上,估计得笑出声。
最后插句个人看法:生活里确实需要点“不问三七二十一”的冲劲,但关键得看场合。就像炒菜时火候到了就得颠勺,可你要是炖老火靓汤也这么急吼吼的,那锅汤准得废!说到底啊,该果断时别犹豫,该谨慎时也别头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