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yòng
  • h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ǔ jīng yòng hóng

成语解释: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提炼

繁体字形:取精用弘

英文翻译:take what is wanted from a collection

取精用弘的意思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精: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精盐。2.提炼出来的精华:酒精。鱼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细(跟“粗”相对):精密。精确。精巧。工艺精。5.机灵心细:精明。精干。这孩子比大人还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针灸。7.精神;精力:聚精会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遗精。受精。9.妖精:修炼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湿。

用:1.使用:用力。用兵。公用。大材小用。2.费用:用项。家用。3.用处:功用。多少总会有点用。4.需要(多用于否定式):天还很亮,不用开灯。东西都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5.吃、喝(含恭敬意):用饭。请用茶。6.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等:用笔写字。用老眼光看人。7.因此;因8.(多用于书信):用特函达。9.姓。

弘:1.大:弘图。弘愿。弘旨。现多作宏。2.扩充;光大:恢弘。3.姓。

成语评论

取精用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放到生活里其实很实用。比如有人想学做菜,他可能会先研究十几种菜谱,最后挑出最简单、最符合家人口味的三种反复练习。这就是典型的“取精用弘”——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核心部分,再深度利用。

有人问:这和普通的选择困难症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主动性。选择困难是被动纠结,而“取精用弘”是带着明确目标主动筛选。就像设计师收集100张灵感图后,专门提取色彩搭配规律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既避免了信息过载,又实现了知识转化。

记得去年帮朋友策划婚礼时,我们看了二十多个场地。最后锁定三个交通便利、性价比高的场地,针对这三个选项做了详细的优缺点对比表,反而比广撒网时决策更高效。这种聚焦核心选项的思考方式,往往能带来超预期的结果。

有人疑惑:会不会因此错过更好的选择?关键在于筛选标准的科学性。就像投资组合管理,专业人士不会追逐所有热点,而是建立评估体系选择最有潜力的标的。重点不是穷尽所有可能,而是建立有效的过滤机制。

我观察到,擅长“取精用弘”的人有个共同特点:他们像淘金者一样,先用大筛子滤掉砂石,再用细筛找金粒。工作中处理客户需求时,我会先列出所有可能性,然后用三个核心指标(可行性、影响力、资源匹配度)进行三轮筛选,剩下的才是真正值得投入精力的方向。

这种思维模式在信息爆炸时代尤为重要。当短视频平台每天推送三百条内容,懂得“取精用弘”的人会先明确学习目标,比如本周专攻摄影技巧,只关注相关领域的优质创作者,把零碎信息转化为系统知识。这比盲目刷屏的“知识焦虑”式学习有效率得多。

不过要注意避免走入极端。曾见过创业者严格按既定标准筛选合作伙伴,结果错失了跨界创新的机会。个人经验是保留20%的弹性空间,在核心标准之外允许少量非常规选项,往往会有意外惊喜。毕竟,真正的“精”有时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试着明天就实践这个方法:处理工作任务时,先列出所有待办事项,然后用红笔圈出三个最能推动项目进展的关键任务。你会发现,这种有意识的聚焦不仅能提升效率,还会带来更扎实的成就感。

取精用弘的造句

  1. 造句 他是医学专家,又善于取精用弘,群众很相信他。
  2. 造句 他说研究历史当然要取精用弘。
  3. 造句 梁江在师法前贤的基础上,取精用弘,渐入佳境。
  4. 造句 邓广铭感慨这两部书取精用弘,在编写《辛稼轩年谱》等著作时,以之为榜样。
  5. 造句 秉持取精用弘、深入浅出的学习能力,善于在学习研究中把握找准重点、攻克难点,寻求抓纲带目、突破瓶颈的最佳途径。
  6. 造句 人能发挥天所赋予的人的潜能,不断地取精用弘,取纯用粹,建树一番可以与天地参的德业。
  7. 造句 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条分缕析,取精用弘,从文献学、考据学等角度多方位对明季刘承范《利玛传》进行分析,论证翔实,高度评价了其历史价值。
  8. 造句 “在取精用弘、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一定要写出有自己个性的字来。
  9. 造句 “取精用弘,聚福源美和;积健为雄,绝艺化纯儴。
  10. 造句 “以人为本,取精用弘”,中百汇佳本次以挂牌为契机,充分利用综合发展平台,确保出资人、被投资企业和管理团队的多方共赢。

"取精用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