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àn
  • tài
  • běi
  • c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iàn tài běi chū

成语解释: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成语出处:《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变化多

繁体字形:變態百出

英文翻译:All kinds of changes

变态百出的意思

变: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态:1.人的姿容、体态:姿态。2.事物的情状、样子:变态。状态。事态。3.一种语法范畴。多指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跟主语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主动、被动等。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成语评论

哎呦,这“变态百出”的成语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先别急着挠头,咱们拆开看看——这里的“变态”可不是说性格古怪,而是指事物变化多端、花样翻新。比如最近老王家的装修计划,从北欧风改到工业风,再变成赛博朋克风,预算翻了三倍还没定稿,活脱脱就是“变态百出”真人版。

那问题来了:“为啥说这个成语更适合形容复杂场景呢?”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你看职场新人小李,上午被要求写PPT,下午突然改做直播脚本,晚上还得给老板的宠物狗设计表情包。“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放在这儿就跟量身定制似的,可不就是“变态百出”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变化多未必是坏事。就像我家楼下那煎饼摊,原本只卖传统煎饼,现在开发出榴莲芝士味、麻辣小龙虾味,最近还搞出个“盲盒煎饼”——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咬到啥馅儿。这种创新劲儿,反而让生意火爆到要排队预约。

这里头藏着个门道:“变态百出”和“随机应变”到底啥关系? 举个反例你就懂。前阵子旅游APP突然搞“48小时核酸+行程码三色验证”,有些民宿老板直接摆烂,有些却连夜推出“隔离套餐+宠物托管”服务。你看,同样的变化面前,会玩的人就能把危机变商机。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趣事。上周陪老妈逛菜市场,卖菜大姐硬是把芹菜说成“绿色瘦身棒”,土豆叫“地下黄金块”,连大葱都成了“天然增高器”。这种销售话术的花式变化,倒是把“变态百出”玩出了新境界。不过说实在的,生活里多点这种创意变化,日子反而更有滋味

老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面对“变态百出”的日常,与其抱怨“怎么又变卦”,不如学学那个把停电通知写成“烛光晚餐邀请函”的物业小哥。要我说啊,这世道变得快,但总有人能在变化里找到新玩法。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不妨先别急着上火,试试看能不能把变故变成故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