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ǒu kǒu xiāng chuán
成语解释:不著文学,口头相传。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丙志 黄十翁》:“汝还世五年,传吾语于人间,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乐福;作恶者万劫不回,受无间苦。令闻此者口口相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指口头传布或传授
繁体字形:口口相傳
英文翻译:pass from mouth to mouth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常听人说“三人成虎”,这成语到底啥意思?举个例:办公室有人传“公司要裁员”,结果一传十十传百,连保洁阿姨都开始打听消息。这时候,即便最初只是句玩笑话,经过多人重复后,大家便信以为真——这正是“三人成虎”的生动写照。
有人会问:为什么谣言总比真相跑得快?其实“众口铄金”就是答案。比如朋友圈突然爆出某网红奶茶店使用过期原料,哪怕店家连夜发布检测报告,仍有大批人坚持“无风不起浪”。这种集体声浪的力量,恰恰说明言语传播中的“滚雪球效应”。
个人认为,现代人更需要警惕“以讹传讹”。上周小区业主群疯传“物业要涨停车费”,我特意去物业处核实,发现只是更换停车系统的误读。这种亲身经历让我明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做个“停下来想一想”的人,或许比急着转发更重要。
不妨思考:成语传承千年为何仍有现实意义?看最近社交媒体上“某明星隐婚”的假新闻,二十四小时内经历“爆火-反转-辟谣”的全过程,不正是“曾参杀人”典故的翻版吗?古人的智慧提醒我们:面对传言时,保持“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耐心,往往能避开很多认知陷阱。
有个有趣现象:菜市场大妈们传递消息时,总爱说“我听隔壁老王说”。这种“口耳相传”的模式,本质上和成语“道听途说”如出一辙。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带有人情味的传播方式,让很多民间智慧得以代代延续。或许我们不必完全否定传言,而是要学会在其中筛选真金。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下次听到惊人消息时,不妨先做个“信息安检”。就像处理快递包裹那样,先查验寄件人是否可靠,再拆封验证内容真实性。毕竟在这个“眼见未必为实”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最珍贵的过滤器。